第105章 春平君赵佾(1 / 2)

“鉴于你有为国效力之心,本次抵御秦军,朕命你为统帅,率领邯郸五万将士防守城池,绝对不准让秦军攻破城池,要是城破,你就别来见朕了。”赵偃对着赵佾厉声道。

“ 臣领命 。”赵 佾 只 好 接 受 。

此刻他的心情无比绝望。

廉颇若退,赵国边关便危在旦夕。

邯郸城内,秦军压境的消息如同阴云笼罩,整个城市陷入压抑的氛围之中。

赵国的权贵们无不忐忑不安,对未来忧心忡忡。

邯郸城墙上,赵佾受赵偃严令,正亲自督守此地,并迅速召集了近六万兵马布防。

“春平君,秦军已然杀至!”手下将领的汇报让赵佾立刻赶到城头查看局势。

此时,踏步声震耳欲聋,大秦旌旗如林,在邯郸城外飘扬。

黑甲锐士排列整齐,其锋芒与威势令人胆寒,仿佛已将整个邯郸围得水泄不通。

“怎会如此迅速?”赵佾皱眉凝望前方,忧虑满面,“我能否撑过半月不被攻破?”思索之下,他深知自己不能后退——退一步便是灭顶之灾。

唯有坚守才有一线生机。

赵佾叹息道:“但愿秦国暂时不会向我赵国发起全面进攻。

否则,若廉颇将军被迫撤离边境,而王翦又趁势来犯,我赵国定将腹背受敌,难以应对。”尽管内心焦虑无奈,作为主帅的他必须掩饰自己的恐惧,以免影响士气。

于是,赵佾站上城墙高呼:“诸位将士!我是春平君赵佾,奉王命在此固守城池。

暴秦无道,侵占我疆土,竟直逼我邯郸!试问大家是否还记得长平之战时白起的残酷?若是秦军进城,我们、我们的亲人皆将葬身其中!长平一战便足见秦军凶残,投降者亦难活!如今我们毫无退路,只能以死相搏,守住邯郸!”

“大王诏书已经发往边关,不久廉颇上将军便会领兵回援!只消死守此城,胜利终将属于我们!”赵佾振臂疾呼,“将士们,敢否为大赵、为家人血战到底?”

“杀暴秦!杀暴秦!”随着赵佾一声呐喊,士兵们情绪激昂,怒吼声传遍内外。

对秦军刻骨铭心的仇恨与惧意交织在一起,让他们拼死嘶吼。

毕竟,从长平之役四十万士卒被坑杀起,赵国对秦国只有愤怒与畏惧。

自此,“暴秦”就成了赵人心目中不可更改的代名词。

不得不说,赵佾的确深谙鼓动之术。

短短几句话便成功激励了赵军士气,并断绝了他们的退路——告诉他们只有守得住城,援军才能抵达,否则必死无疑。

与此同时,十四万秦军已在距邯郸仅两百丈之处集结完毕。

推进至此的大军陡然停下脚步,蓄势待发。

压抑的气息笼罩天际,杀伐之意即便在大秦精锐驻足之处也令邯郸全城犹如坐在针毡之上。

大秦阵营前方,赵祁伫立于被众多亲兵护卫的战车上,手掌轻按剑柄,目光冷峻地注视着眼前的邯郸城。

这灭赵首功,至关重要,成败便系于此役。

只要攻破邯郸,赵国将迅速瓦解,即便其他城池未失,整个赵境亦将为之丧胆。

“我大秦锐士,何方?”赵祁振声一喝。

“风,风,风。”“大风。”

十四万锐士齐声怒吼,如惊雷滚滚,滔天的气势与屠戮之意顷刻间释放。

邯郸城仿若置身于血色风暴之中,随时可能被来自大秦的狂烈攻势摧毁。

“天下久乱,炎黄子孙遭涂炭无数岁月。

韩已为我大秦吞并,今朝我大秦再取赵国。”

“破邯郸,乃是灭赵开端。”

“也是奠定我大秦统一天下、复兴炎黄之业的第一步。”赵祁目视邯郸城,沉声宣言,“本将赵祁,将与众将士共进退。”

赵祁的目光扫过邯郸城:“灭赵!共创我大秦辉煌盛世!”接着大声问道:“锐士们可愿随我攻入邯郸,诛……?”

话音刚落。

“风,风,风。” “大风。”

众军气势激昂至极,汹涌的杀意展露出不屈的力量。

“全军听令!”赵祁抽剑指向邯郸城,“列阵防御,进攻!”

号令既下。

传令兵百余人从赵祁车驾旁快速分头奔走传递将领指令。

“将军有令!”“布列防御阵型,进军。”消息迅速扩散开来。

转眼间。

全军调动。

数万弓箭手前列开路,盾军紧随其后,后方跟随的是攻城步卒,骑兵殿后守护。

顷刻,整个大军完成了防御性的作战阵列转换。

邯郸城上,赵佾满是困惑:“他们在做什么?”然而他完全看不出端倪,这个陌生的阵容从未见过,显得极为奇特。

实际上这是源自另一个世界初期练就的战斗布阵。

即使仅处练习阶段亦可让部队战力与防御相连通增强。

杀声乍起!

大型投石机向前推进、弓箭手随之跟进。

浩大的杀机瞬间充斥四周。

全军人人齐进,在赵祁的带领下,地面随着脚步而颤抖。

“预备——射!”赵佾此刻面色沉重无匹,守城军士严阵以待,弯弓拉弦准备御敌。

邯郸关口内,“赵国,今日终局了。”赵祁内心坚定说道,“首灭赵,功劳便是今日到手。”纵然距离相距两百丈之远,以他的眼力仍是一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