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生计(1 / 2)

县衙。

辰时正刻。

时辰还早,此时的县衙非常清静,少有人员往来,赵欣颜撑着雨伞,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施施然走了过来。

轻快的脚步,循着大堂东侧,经过工南科、匠科、礼房、粮科,在倒数第二间房门前止住。

门上贴的标牌,是规规矩矩的两个字,“户房”。

赵欣颜正正头上的吏巾,整整衣领,轻轻咳了一声,方才推门入内。

认识他的人都知道,户房赵书办最为慎独,每日的辰时正刻,别人都还在路上磨磨唧唧,他一定准时到了县衙。

户房人员不少,却只有一间大房,赵欣颜看着自己的领地,从典吏、书手、攒典到算手,每人的空间都巡视了一番,才走到里间。

进入房中,最显眼的就是一把算盘。

这把算盘不知多少年头了,木框的大漆斑驳,有几根木签明显要新,算盘珠子的颜色也是深浅不一,但这把算盘却丝毫不显得残破,而是泛出莹莹的光亮,沉淀出岁月的醇厚。

赵欣颜掏出一块细软的棉布,细细地擦拭着这把算盘,每一颗珠子,每一个角落都擦拭干净,不敢有丝毫轻忽怠慢。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赵欣颜面对这把算盘,比面对大明天子,还要虔诚几分,不敢有半点亵渎的心思。

从永乐年间开始,他赵家就是以这份差事为永业,百年以来,县里的正堂佐贰如同洢水里的游鱼,不知换了多少茬,但户房始终姓赵。

在赵欣颜看来,户房的这把算盘,就跟老农手中的犁耙一般,都是祖传的生计,没有区别。

就像这秋税的解运,五十余解户,按照规矩,每户要给他八分银,加起来就是四两又八分。

银是不多,但这就是收成,一年夏秋两赋,这就是八两多银子,跟农户看天吃饭不同,他的收成是旱涝保收。

至于少算了一户,赵欣颜温和地笑了笑,不会少算的。

“啪啪啪!”

赵欣颜抓起算盘,手上一抖,算盘珠子如珠落玉盘,如同天籁,令人迷醉。

渐渐地,脚步声繁杂了起来,户房的几名属吏也陆续到来,纷纷给他请安,在赵欣颜温言勉励之后,开始忙活一天的差事。

“笃笃!”

有人过来在门上轻叩了两下,赵欣颜抬头一看,大腹便便的很是富态,是隔壁吏房的司吏龚介云。

“介云兄来得正好,我这新买了西湖的龙井,被你赶上了!”

赵欣颜笑着从桌后出来,请龚介云坐下,给他沏了杯茶,沸水滚入,几片茶叶如同翠玉一般飘起,气味清绝。

“要说别的不如你,但就吃喝一项,老龚我是当仁不让的,哪里有味儿,我都能闻到。”

龚介云摸着软趴趴的肚皮,呵呵一笑,端起茶杯凑到鼻头闻了闻,才抿了一口,闭着眼睛回味一阵,眼睛睁开,“好茶!”

“确实,小弟觉着,比咱这黑茶是要强!”

赵欣颜话音未落,龚介云就接过话茬儿,“那怎么比,若是说这西湖龙井是可以入宫选秀的大家闺秀,黑茶顶多是有些蒲柳之姿的乡下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