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三十三年,秦国大张旗鼓,以大将孟明视率领三百乘战车偷袭郑国。
然而,这样的一场闪电战,却被郑国一个叫弦高的牛贩子给挫败了。
当时,弦高带着他的全部家当,十二头牛和四张牛皮,准备去洛阳贩卖,离开郑国不远,迎面碰上了秦国大军。
面对偷袭的敌国大军,这个小贩弦高冒充郑国的使者,带着他的全部家当去犒劳秦军,以出神入化的表演,迷惑了敌军的主帅孟明视,让他以为郑国有了防备,正在枕戈待旦。
弦高成功了,他的表演出色,让秦军知难而退,退军途中顺手灭掉了滑国。
但是,他若是失败了呢?
等待他的结局,恐怕就是和他的十二头牛一起,烹成肉羹,为秦军祭旗。
毛伯温之问,问的不是经义,而是人情,直击灵魂。
弦高不过是一个小商贩,为何会有这般举动?
书中的弦高,其实给出了标准的答案。
在他一手挽天倾之后,郑穆公想以高官厚禄赏赐,弦高却坚决不接受。
弦高的理由是,“作为郑人,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受奖,岂不是把我当作外人了吗?”
这番话感人肺腑,大义凛然,但毛伯温想听的显然不是这个。
他想听到的是理由,一个真正的理由,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在一个朝秦暮楚的时代,一个唯利是图的商贾,毁家纾难,光用一个简单的“忠”字,是解释不过去的。
战争从未停止,其他国家,其他时代,为什么难见第二个弦高?
“大柱史之问,其实已然为大柱史所答矣!”
李步蟾不慌不忙地答道,“弦高所为,正在于“五蠹”二字,放眼天下,只有郑国,商贾才不被视为蠹虫,而被视为肱骨!”
“哦,何以见得?”
毛伯温语气中的赞赏之意,连楼下的石安之都听出来了,他不禁往阁楼上一瞥,若有所思。
“郑得商贾之力建国,乃与商贾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丐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
这个誓言,数百年下来,双方都信守了。当年,为了一个小商贾之利,子产甚至敢于面折晋囯执政韩宣子,让其赔礼!”
李步蟾赞叹道,“有如此爱民之国,自有如此爱国之民!”
李步蟾的意思,很清楚了。
弦高所忠的国,是春秋时期的郑国。
在普遍抑农轻商,视商人为“五蠹”的时代,只有郑国尊商礼商,世代信守盟誓。
于是乎,几百年下来,郑国诞生了若干历史第一。
历史上“工商食官”的制度,最先在郑国实现。
历史上的“自由商人”,最先在郑国出现。
历史上第一例商人外交(荀罂),出现在郑国。
历史上第一例商法典《质誓》,还是出现在郑国。
《左传》上记载了四个商贾,清一色都是郑国人,有贩牛的,有卖珠宝的,有坐商,有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