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中了迷魂之术?(1 / 2)

亦晨与李弘义听闻韩森那番紧急汇报,神色瞬间凝重如霜。二人深知此事干系重大,容不得片刻耽搁,当即飞身上马,朝着石碾巷那处民宅风驰电掣般奔去。街道两旁的屋舍与树木,在他们疾行的视野中如幻影般飞速倒退。急促而密集的马蹄声,仿若战鼓轰鸣,重重地叩击着地面,掀起大片尘土,好似为这趟充满未知的行程,悄然蒙上了一层神秘莫测的薄纱。他们的心,也随着这迅猛的疾驰节奏,愈发高悬,仿佛被一只无形却有力的大手,紧紧攥住,满是不安与忧虑。

终于,抵达了那座透着诡异气息的民宅。只见吴之乎早已在现场忙碌得热火朝天。他身着一袭沉稳的黑衣,身姿如松般挺拔,正蹲在五具尸体旁,全神贯注地展开查验工作。他的眼神锐利而专注,恰似两把能够洞察一切的犀利利刃,不放过尸体上任何一处细微的痕迹。双手仿若灵动的舞者,轻柔而精准地在尸体各处游走。时而轻轻翻转手腕,仔细端详伤口的形状,不放过一丝异样;时而缓缓触摸关节,凭借丰富的经验,感受肌肉曾经的发力状态。

吴之乎极为敏锐,即刻察觉到亦晨等人的到来。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径直望向亦晨,恭敬地说道:“东家,您可算到了。经过我一番详细查验,这五人并非死于他杀!” 这简短的一句话,宛如一颗威力巨大的石子,“咚” 地一声,投入原本平静无波的湖面,刹那间,在众人心中激起惊涛骇浪。亦晨微微瞪大了双眼,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李弘义则猛地一蹙眉,脸上写满了深深的疑惑;周围的护卫们面面相觑,惊愕之情溢于言表。一时间,所有人都僵立在原地,难以理解这看似违背常理的结论。

吴之乎见状,缓缓站起身来,一边伸出手在空中有条不紊地比划着,一边条理清晰地继续解释:“我这一生,大半时间与暗器为伴,对人的手部动作可谓了若指掌。指法的精妙变化、手法的独特运用、发力位置的精准把握,以及力度的微妙控制,皆逃不过我的眼睛。经我反复细致查验,确定这五人都是以自刎的方式结束生命。从伤口位置来看,均处于咽喉要害之处,角度完全符合自己动手的特征;从伤口的切口形状判断,平滑整齐,毫无挣扎或被他人强行按压的痕迹,显然都是自己所为。然而,最为蹊跷的是,他们伤口的力度竟几乎一模一样。大家不妨想想,正常情况下,不同人自刎时,因自身力量有别、心理状态各异,用力大小必然有所不同。可这五人,却好似被某种神秘力量操控,力度整齐划一,仿若出自同一人之手。但这种控制,又绝非外力强制的行为控制,尸体上没有任何挣扎迹象,也无绳索捆绑、外力束缚的痕迹。而且,我还发现一个关键线索,这几人都是梁国人。梁国区域多山地,气候寒冷之时居多,当地人日常需背负重物,久而久之,肩膀两侧都会磨出茧层。” 说着,他俯身指向死者肩膀处,示意众人查看。只见那几具尸体的肩膀部位,果然有着明显的茧层痕迹。

李弘义听完,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 “川” 字,略作思忖后,缓缓开口说道:“依你所言,这几个梁国人是中了迷魂之术?” 吴之乎听后,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中透露出笃定的意味。亦晨听闻此话,脑海中仿若一道闪电划过,瞬间浮现出之前搜查梁国使团人员时发现的那瓶粉末。当时,太医院的太医们经仔细甄别,明确指出那粉末属于迷魂药之类,只需微量,便能使人神志恍惚,任人摆布。他不禁喃喃自语道:“难道真与那瓶迷魂药有关?可若真是如此,为何现场只有这五具尸体?之前在侍候间与我们激烈冲突的,加上那个大黑个子,分明是六个人,那剩下的一人究竟去了哪里?是逃走了,还是也遭遇了不测,只是尸体尚未被发现?” 众人面面相觑,脸上皆是一片茫然,好似置身于浓重的迷雾之中,找不到一丝能够指引方向的头绪。

李弘义和亦晨深知事态紧急,丝毫不敢有半分耽搁。二人郑重地整了整衣冠,那一身朝服被他们打理得一丝不苟,衣角平整,冠带端正,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此次面圣的敬重。怀揣着沉甸甸、错综复杂的案情,他们稳步朝着皇宫走去。一路上,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都踏得坚实,然而,那神色中的凝重却如阴霾般挥之不去,仿佛承载着千钧重担。 踏入那威严庄重、气势恢宏的朝堂,高耸的梁柱直插云霄,地面的金砖光洁照人,四周弥漫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两人的身影在这宏大的空间中显得格外挺拔,却又难掩周身散发的凝重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