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之下,亦晨只能下令暂停冶炼。他迅速组织工匠们制定更换耐火砖的方案。但问题远比想象中棘手,部分裂缝位置隐蔽,藏在高炉的角落,操作空间狭小,工匠们的身体难以伸展。为解决这一难题,亦晨带领工匠们连夜赶制特制的长柄夹取工具。
工坊内,昏黄的牛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工匠们围坐在一起,齐心协力打造工具。他们有的负责裁剪精铁,有的负责锻造塑形,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此起彼伏。经过数小时的努力,特制工具终于完工。凭借这工具,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将损坏的耐火砖一块块取出,再换上新砖。每一块新砖的安装,都要经过反复测量,使用传统的绳墨技艺确保严丝合缝,以保证高炉的密封性和稳定性。整个过程不仅耗费了大量时间,新耐火砖的采购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本以为炉温问题解决后,生产能够顺利推进,没想到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当标枪进入锻造环节时,部分标枪在锤打过程中 “啪” 的一声断裂。现场的铁匠们愣住了,手中的铁锤停在半空,望着断裂的标枪,满脸疑惑。
亦晨立刻赶到现场,他蹲下身子,捡起断裂的标枪,仔细观察断口的形态,又使用自制羊角锤、卡尺等工具对标枪的不同部位进行检测。经过一番研究,他发现是添加合金元素时搅拌不均匀,导致标枪各部分的成分不一致,韧性和硬度无法达标。在锤打过程中,薄弱部位承受不住压力,便发生了断裂。
为解决这个问题,亦晨亲自监督合金的调配过程。他设计了一种特制的搅拌工具,这种工具采用精铁打造,前端呈螺旋状,能够深入熔炉底部,确保合金均匀分散。
亦晨向工匠们详细讲解操作要点,要求他们严格按照 “先铜后锡,慢搅三刻” 的顺序和时间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亦晨时刻关注熔炉内的情况,通过观察合金的色泽从暗红到金黄的变化,以及流动性的改变,判断搅拌是否充分。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终于成功解决了合金搅拌不均匀的问题,为标枪的顺利锻造奠定了基础。
但这还只是开始,弩枪扳机在组装过程中,频繁出现卡壳现象。亦晨赶到组装车间,拿起卡壳的扳机,仔细研究其结构。他发现扳机的零件精度不够,尺寸存在细微偏差,导致零件之间的配合不顺畅。亦晨立即组织工匠们对扳机零件进行重新打磨和校准,引入传统的 “量器校验” 流程,在工坊内设置专门的检测区域,安排经验丰富的工匠负责把关,使用特制的竹尺、铜规确保每个零件都符合标准。
经过多番努力,生产流程基本运行正常。亦晨思索再三,决定安排玩暗器的吴之乎来监督整个制作过程。他将吴之乎叫到跟前,严肃地说道:“吴兄,此次任务关乎国家兴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你务必打起十二分精神。” 吴之乎郑重地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东家放心,我定不辜负你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