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提炼青霉素(1 / 2)

晨光透过斑驳的树叶,倾洒在芳华里的后院,几大筐橘子堆得好似金黄的小山。橘子皮在日光的轻抚下,泛着熠熠油光,馥郁的果香悠悠飘散,引得路过的鸟儿都忍不住在空中盘旋,时不时发出几声清脆的啼叫。王清华、吴之乎、胖墩围在橘子堆旁,眉头紧锁,满脸疑惑,时不时凑到一块儿,压低声音交头接耳,议论声在果香中若有若无。

王清华率先按捺不住,往前跨了一大步,提高音量,言语间满是困惑:“文远,这些橘子究竟有何用处?咱们既不吃,又不卖,任由它们搁在这儿,难道等着烂成一堆腐物?”

吴之乎摇头晃脑,捻着胡须附和:“所言极是!这般做法,实在不合常理,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还无端消耗诸多物力,购置这许多橘子,究竟所为何事?”

胖墩嘴里塞着零食,腮帮子一鼓一鼓,含糊不清地嘟囔:“说不定东家另有一番大计划,只是咱们见识短浅,一时猜不透罢了。”

亦晨正巧路过,将他们的议论听得真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神秘的浅笑,并未停下脚步,也未做过多解释。在他心底,提炼青霉素的计划早已如种子般发芽,可这现代微生物学领域的复杂门道,牵扯诸多专业知识,在这个对微生物几乎一无所知的古代,一时半会儿确实难以跟众人讲明白。

此后,亦晨全身心投入到筹备工作中。他先是差遣可靠之人,奔赴城中各个角落,四处搜寻大量的陶罐、纱布、漏斗等器具。器具备齐后,又找来几本珍贵的医书,不分昼夜地研读。

泛黄的书页在他指尖翻动,烛火在案头摇曳,映照着他专注的面庞,常常直至破晓,他才稍作休息。即便如此,凭借脑海中对青霉素的模糊记忆,他依旧难以精准把握青霉素产生的复杂微生物机制。比如青霉菌在橘子皮上生长的最佳条件,对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的精确要求,都只能靠不断地推测和尝试。

王清华等人瞧着亦晨这般忙碌,好奇心愈发旺盛,可每当试图询问,看到亦晨紧锁的眉头和疲惫的神色,又不忍打扰,只能将疑问深埋心底。

一日,林晨前来拜访。踏入后院,看到一片忙碌的景象,堆积如山的橘子,摆满一地的器具,亦晨在其间穿梭不停,不禁大为惊讶,脱口问道:“亦晨,你这究竟在做什么?这些橘子和这些器具,到底有何关联?”

亦晨放下手中的医书,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思索片刻后,郑重说道:“实不相瞒,我打算从这些橘子中提炼一种能治病救人的药物,名为青霉素。”

林晨满脸茫然,眼中满是疑惑,追问道:“青霉素?这是什么稀罕东西?我在这世上活了这么多年,竟从未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