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永远钉在遗臭万年的耻辱柱上(1 / 2)

桑弘羊等人的顾虑不无道理,当前大运河建设正处在最关键的时期,容不得丝毫差错,地方的稳定治理更是不容有失。

这些藏身于官场的蛀虫固然该杀,但现在时机未到,不可轻举妄动,如果贸然进行大规模的清理,很可能会因此引发更大的动荡与混乱,反而正中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下怀。

刘彻深吸一口气,缓缓地睁开了双眼,他将目光投向上座端坐在龙椅上的第三子刘旦,语气中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劝诫与担忧之意。

“老三啊,朕知道你心急如焚,但那些已经抓获的贪官污吏,暂且不要急着处死,此事权且搁置,先将他们收押看管起来,待到大运河河道完全贯通之后,再做秋后算账不迟,这样可以避免影响眼前的工程进度。”

“父皇理解你的愤怒,朕也同样对这些贪官深恶痛绝,恨不得立刻将他们碎尸万段……”

刘彻的话音未落,却见刘旦微微摇头,出乎所有人意料地打断了他的劝说,那动作显得格外坚定。

“父皇,儿臣并未说要将他们大开杀戒,全部处死啊?”

殿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身经百战、位高权重的朝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涌起了一阵莫名的困惑与不解。

方才燕王殿下言辞激烈,杀气腾腾,似乎要将所有贪官污吏都杀光,血洗官场,不料此刻,他竟然如此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说自己并未想过要大开杀戒?

众臣暗自庆幸,看来燕王殿下最终还是拥有大局观的,并非鲁莽之辈,他能权衡利弊,这大汉王朝或许有救。

刘旦确实深知在目前的官场生态下,全面诛杀所有贪官污吏是不切实际、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当前的官场选拔制度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科举制度也未能全面铺开,无法在短时间内补充大量的合格官员。

如今的朝廷,依然主要依靠征辟制和察举制来选拔官员,在这种体制的约束下,朝廷官员的数量注定是有限的,无法像后世那样通过大规模考试迅速选拔人才。

如果将所有涉案的官员全部处决,整个朝廷的正常运转必然会陷入半瘫痪状态,各个部门都会因为缺乏人手而无法正常运作,这无疑是得不偿失,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统治危机。

然而,无法处死并不等于对这些贪官污吏束手无策,燕王刘旦的锦囊妙计远不止肉体消灭这一种手段,他还有更狠毒、更彻底的方法。

他所掌控的报纸,其威力远超所有人的想象,它不仅能传递朝廷的善政美谈,更能将那些官员的丑闻恶行,毫不留情地昭告天下,让他们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刘旦猛然从龙椅上起身,他的声音如同寒冬的冰雪般凛冽刺骨,带着强大的穿透力,在空旷的宣室殿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