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1 / 2)

话说孙策称霸江东之后,兵力强盛,粮草充足。建安四年,他率军攻打并夺取庐江,击败刘勋,随后派虞翻持檄文前往豫章,豫章太守华歆见势投降。从那以后,孙策的声势越发壮大,于是派遣张纮前往许昌向朝廷上表报捷。曹操得知孙策势力强大,不禁感叹道:“这孙郎就像小狮子一样,难以与他争胜啊!”于是将曹仁的女儿许配给孙策的幼弟孙匡,两家结为姻亲。同时把张纮留在了许昌。孙策请求朝廷封自己为大司马,曹操没有答应。孙策因此心生怨恨,常常有袭击许都的想法。 此时,吴郡太守许贡暗中派使者前往许都,给曹操上书。信中大致说道:“孙策勇猛过人,与项羽颇为相似。朝廷应当表面上对他表示荣宠,将他召到京城,不能让他在外地拥兵自重,以免留下后患。”使者带着书信渡江时,被江上的防守将士抓获,押送到孙策那里。孙策看了书信后,怒不可遏,斩杀了使者,又派人假装请许贡前来议事。许贡到来后,孙策拿出书信给他看,怒斥道:“你是想把我置于死地啊!”说罢,命令武士将许贡绞死。

许贡的家属得知消息后,纷纷逃散。许贡家中有三位门客,一心想要为许贡报仇,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一天,孙策率领军队在丹徒的西山打猎,惊起一头大鹿,孙策纵马追上山去。正追赶间,只见树林中有三个人手持长枪、背着弓箭站在那里。孙策勒住马问道:“你们是什么人?”那三人回答说:“我们是韩当的军士,在这里射鹿。”孙策刚要举鞭前行,其中一人突然举枪朝孙策的左腿刺去。孙策大惊,急忙抽出佩剑,从马上砍去,没想到剑刃突然脱落,手中只剩下剑柄。这时,另一个人早已搭弓射箭,正中孙策的面颊。孙策急忙拔出脸上的箭,拿起弓回射放箭之人,那人应弦倒地。剩下的两人举枪朝着孙策乱刺,大喊道:“我们是许贡的家客,特地来为主人报仇!”孙策此时没有其他武器,只能用弓抵挡,边抵挡边后退。这两人拼死进攻,毫不退缩。孙策身上多处中枪,连坐骑也受了伤。就在危急时刻,程普带着几个人赶到。孙策大喊:“杀死贼人!”程普等人一拥而上,将许贡的家客砍成了肉泥。再看孙策,满脸是血,受伤极为严重,众人只好用刀割下衣服,包扎好他的伤口,将他救回吴会养伤。

后人写诗称赞许贡的三位门客,诗中写道:“孙策的智慧和勇气在江南一带堪称首屈一指,然而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却在山中射猎时陷入了危险困境。许贡的这三位门客,为了给主人报仇,能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践行忠义之道。他们这种为了正义和恩情,不惜舍弃生命的行为,就如同当年为报答知遇之恩而舍身行刺赵襄子的豫让一样,令人敬佩,他们的壮举同样值得被人们铭记。”

孙策受伤返回后,派人去寻找华佗来医治。没想到华佗已经前往中原,只有他的徒弟在吴地,于是便让其徒弟为孙策治疗。华佗的徒弟说:“箭头涂有毒药,毒素已经深入骨髓。必须静养一百天,才能确保无事。如果动怒生气,这伤口就难以治愈了。”孙策性格最为急躁,恨不得马上就痊愈。调养到二十多天的时候,忽然听说张纮有使者从许昌回来,孙策便召来使者询问情况。使者说:“曹操非常惧怕主公,他帐下的谋士也都对主公十分敬服,只有郭嘉不以为然。”孙策问:“郭嘉说了什么?”使者不敢回答。孙策发怒,执意追问。使者只好如实相告:“郭嘉曾对曹操说,主公并不值得惧怕,行事轻率且缺乏防备,性情急躁又缺少谋略,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日后必定会死在小人之手。” 孙策听后,愤怒地说:“这个匹夫竟敢如此小看我!我发誓一定要拿下许昌!”于是不等伤口痊愈,就打算商议出兵之事。张昭劝谏道:“医生告诫主公要静养百日,现在怎么能因为一时的愤怒,而轻视自己万金之躯呢?”

正说着,忽然有人来报,袁绍派使者陈震到了。孙策召陈震进来询问来意。陈震详细说明了袁绍想要联合东吴作为外援,共同攻打曹操的想法。孙策听后大喜,当天就在城楼上召集众将,设宴款待陈震。饮酒之际,孙策忽然看到众将相互交头接耳,纷纷下楼。孙策感到奇怪,便询问原因,左右侍从回答说:“有个叫于吉的神仙,此刻正从楼下经过,众将想要前去拜见。”孙策起身,凭栏望去,只见一个道人,身披鹤氅,手持藜杖,站在路中,百姓们都焚香跪地参拜。孙策生气地说:“这是什么妖人?快给我抓来!”左右侍从禀告说:“此人姓于,名吉,居住在东方,往来于吴会一带,经常施符水治病,救过无数病人,而且无不灵验。当世之人都称他为神仙,不可轻易冒犯。”孙策更加愤怒,喝道:“速速给我抓来!违抗命令者斩!” 左右侍从无奈,只好下楼,将于吉簇拥到楼上。

孙策呵斥道:“你这狂道,怎敢蛊惑人心!”于吉说:“贫道是琅琊宫的道士,顺帝时曾进山采药,在阳曲泉水边得到一部神书,名叫《太平青领道》,共一百多卷,都是治疗疾病的药方和法术。贫道得到此书后,一心只想代天宣化,普救众人,从未收取过别人一丝一毫的财物,又怎会蛊惑人心呢?”孙策说:“你什么都不收取,那你的衣服饮食从哪里来?你就是黄巾贼张角之类的人,现在若不杀你,必定会成为后患!”说罢,叱令左右将其斩杀。张昭劝谏道:“于道人在江东几十年,并没有什么过错,不能杀害他。”孙策说:“这种妖人,杀了他就如同屠猪狗一般!”众官员都苦苦劝谏,陈震也在一旁相劝。孙策怒气未消,下令先将于吉囚禁在狱中。众官员见状,只好散去。陈震回到馆驿休息。

孙策回到府中,很快就有内侍将此事告知了孙策的母亲吴太夫人。吴太夫人把孙策唤到后堂,对他说:“我听说你把于神仙关进了监狱。这个人经常给人治病,军民都很敬仰他,不能加害于他。”孙策说:“这是个妖人,用妖术迷惑众人,不能不除!”吴太夫人再三劝解。孙策说:“母亲不要听信外人的胡言乱语,孩儿自有主张。”说完,便出去叫来狱吏,要提于吉来审问。原来狱吏们都敬信于吉,于吉在狱中时,他们都去掉了他的枷锁;等到孙策传唤,才给他戴上枷锁带出来。孙策得知此事后,大怒,严厉斥责狱吏,又将于吉重新锁回狱中。张昭等几十人联名写状,向孙策求情,请求保全于吉的性命。孙策说:“你们都是读书人,怎么如此不通事理?从前交州刺史张津,听信邪教,鼓瑟焚香,还经常用红帕裹头,自称这样可以助长军队的威风,后来却被敌军所杀。这类事情毫无益处,你们只是还没有领悟罢了。我要杀于吉,正是为了禁绝邪恶,唤醒迷惑之人。”

吕范说:“我向来知道于道人能祈风祷雨。如今正值天旱,为何不让他祈来雨水以赎罪呢?”孙策说:“我倒要看看这个妖人有什么本事。”于是下令从狱中提出于吉,打开他的枷锁,让他登上高台求雨。于吉领命后,立即沐浴更衣,用绳索将自己绑在烈日之下。前来观看的百姓挤满了街道。于吉对众人说:“我祈求降下三尺甘霖,以救万民,但我终究还是难免一死。”众人说:“如果真有灵验,主公一定会敬服。”于吉说:“气数已到,恐怕难以逃脱了。”过了一会儿,孙策亲自来到坛中下令:“如果到午时还没有下雨,就将于吉烧死。”并先让人堆积好干柴等候。快到午时的时候,狂风骤起。风过后,四周阴云渐渐聚合。孙策说:“时间已近午时,只有阴云却没有雨水,果然是妖人!”叱令左右将于吉抬上柴堆,四周点火,火焰随风燃起。忽然,一道黑烟冲上天空,一声巨响,雷电齐发,大雨倾盆而下。顷刻之间,街市成了河流,溪涧也都涨满,正好有三尺雨水。于吉仰卧在柴堆上,大喝一声,云收雨停,太阳重新露了出来。

于是众官员和百姓一起将于吉从柴堆上扶下,解开绳索,再次下拜称谢。孙策看到官员和百姓都在水中下拜,不顾衣服被淋湿,勃然大怒,叱道:“晴雨乃是天地的定数,这妖人只不过是偶然趁机而已,你们怎么能如此迷惑!”说着,拔出宝剑,命令左右速速将于吉斩杀。众官员极力劝谏,孙策愤怒地说:“你们都想跟着于吉造反吗!”众官员于是不敢再说话。孙策叱令武士将于吉一刀砍下脑袋,只见一道青气朝着东北方向飘去。孙策下令将于吉的尸体在集市上示众,以正其妖妄之罪。

当天夜里,风雨交加。等到天亮,于吉的尸首却不见了。守尸的军士将此事报告给孙策。孙策大怒,要杀守尸军士。忽然看见一个人从堂前缓缓走来,一看,竟是于吉。孙策大怒,正要拔剑砍去,忽然昏倒在地。左右侍从急忙将他扶入卧室内,半晌才苏醒过来。吴太夫人前来探视病情,对孙策说:“我儿错杀了神仙,所以才招来这场灾祸。”孙策笑着说:“孩儿自幼跟随父亲出征,杀人无数,何曾有过灾祸?如今杀了这个妖人,正是杜绝大祸,怎么反而会给我带来灾祸呢?”吴太夫人说:“就因为你不信,才会这样。现在可以做些善事来消除灾祸。”孙策说:“我的命运由天决定,妖人绝不能给我带来灾祸。何必去消除呢!”吴太夫人知道劝不动他,便自己让左右侍从暗中做善事来为他消灾。

当天夜里二更时分,孙策在内宅休息,忽然阴风骤起,灯灭后又重新亮起。在灯影下,只见于吉站在床前。孙策大喝一声:“我平生发誓要诛杀妖妄之人,以安定天下!你既然已经成了阴曹地府的鬼魂,怎么还敢靠近我!”说着,拿起床头的宝剑掷去,于吉忽然消失不见。吴太夫人听说此事后,更加忧虑烦闷。孙策只好强撑着病体起身行走,以宽慰母亲的心。母亲对孙策说:“圣人说:‘鬼神的德行,是多么盛大啊!’又说:‘向天地神灵祈祷。’鬼神之事,不可不信。你错杀了于先生,难道不会有报应吗?我已经让人在郡中的玉清观设醮,你应该亲自去祭拜祈祷,这样自然就会平安无事。” 孙策不敢违抗母亲的命令,只好勉强乘坐轿子前往玉清观。道士将他接入观内,请孙策焚香,孙策焚香后却并不谢恩。

忽然,香炉中的烟袅袅升起,凝聚成一座华盖,上面端坐着于吉。孙策大怒,对着于吉唾骂;走出殿宇,又见于吉站在殿门口,怒目注视着他。孙策环顾左右说:“你们看到妖鬼了吗?”左右侍从都说没看见。孙策更加愤怒,拔出佩剑向于吉掷去,一个人被剑击中倒下。众人一看,原来是前日动手杀于吉的小卒,宝剑砍进他的脑袋,七窍流血而死。孙策命令将尸体扛出去埋葬。等到出了道观,又见于吉走进观门。孙策说:“这道观也是藏妖的地方!”于是坐在观前,命令五百名武士拆毁道观。武士们刚上屋顶揭瓦,却见于吉站在屋顶上,将瓦片往下扔。孙策大怒,传令赶走道观中的道士,放火烧毁殿宇。火起之时,又见于吉站在火光之中。孙策愤怒地回到府中,又见于吉站在府门前。孙策于是不进府,随即点起三军,出城在城外安营扎寨,召集众将商议,想要起兵协助袁绍夹攻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