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陈宫本想拔剑杀了曹操,可忽然转念一想:”我本是为了国家大义才跟随他到这儿的,现在要是杀了他,那可就是不义之举了呀。倒不如就此离开,去别的地方吧。” 于是他把剑插回剑鞘,骑上马,没等到天亮,就朝着东郡方向独自走了。
曹操一觉醒来,发现陈宫不见了,心里琢磨着:“这人肯定是听了我那两句话,觉得我不仁不义,所以抛下我走了。我得赶紧赶路,不能在这儿久留了。” 就这样,曹操连夜赶到了陈留,见到了父亲,把之前发生的那些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还打算散尽家财,招募义兵呢。他父亲说:“咱们家的钱财不多,恐怕干不成大事啊。这儿有个孝廉叫卫弘,这人仗义疏财,家里特别富有,要是能得到他的相助,那这事就有指望了。”
曹操听了,便摆下酒席,把卫弘请到家里,诚恳地对他说:“如今汉室没有真正的君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人都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啊。我想尽力扶持汉室江山,只可惜力量还不够。您是忠义之士,冒昧地请求您能帮帮我呀!” 卫弘一听,赶忙说:“我早就有这个心思了,只是一直没遇到英雄豪杰呀。既然孟德你有这样的大志,我愿意拿出家财来帮助你。” 曹操听了特别高兴。
随后,曹操先是假借皇帝的名义发出诏书,派人快马加鞭送到各个地方,接着就开始招集义兵,还竖起了一面招兵的白旗,上面写着 “忠义” 两个大字。没几天的工夫,来应募的人就像雨点一样,纷纷聚集而来。
有一天,来了个阳平卫国人,名叫乐进,字文谦,前来投奔曹操。紧接着,又有一个山阳巨鹿人,叫李典,字曼成,也来投靠曹操了。曹操把他们都留下来,安排做了帐前吏。
还有沛国谯人夏侯惇,字元让,是夏侯婴的后人呢。他从小就练习枪棒,十四岁跟着师傅学武的时候,有人辱骂他师傅,夏侯惇一怒之下就把那人给杀了,然后逃到外地去了。这回听说曹操起兵了,他就和族弟夏侯渊,各自带着一千多名壮士来与曹操会合。其实呀,这二人按亲属关系来说,算是曹操的同族兄弟呢,因为曹操的父亲曹嵩原本就是夏侯氏家的孩子,过继给了曹家,所以才有这层关系。
没过几天,曹氏兄弟曹仁、曹洪也各自带着一千多士兵来帮忙了。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这两人骑马射箭都很娴熟,武艺也十分精通。曹操见这么多人来相助,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就在村子里操练起军马来。而卫弘呢,把家里的钱财全都拿出来了,用来置办衣甲旗幡等物资。各地送来粮食的人,那更是多得数都数不清。
这时候,袁绍收到了曹操的矫诏,马上召集手下的文武官员,带着三万兵马,离开渤海,来和曹操会盟。曹操还写了檄文,传送到各个郡。檄文里写道:“我曹操等人,谨以大义向天下宣告:董卓这人欺天罔地,灭国弑君,把皇宫弄得乌烟瘴气,残害天下生灵,凶狠残暴,不仁不义,罪恶多得都数不清了呀!现在我们接到天子的密诏,要大规模召集义兵,发誓一定要扫平中原,剿灭这群凶恶之徒。希望各位能兴起义兵,一起发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百姓。檄文一到,还望各位速速遵照执行啊!”
曹操把檄文发出去之后,各镇的诸侯纷纷起兵响应。第一镇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是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是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是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是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是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是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是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是济北相鲍信;第十镇是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是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是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是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是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是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是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是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各路诸侯率领的兵马数量不一样,有的有三万,有的一两万,他们各自带着文官武将,朝着洛阳进发了。
且说北平太守公孙瓒,统领着一万五千精兵,路过德州平原县的时候,正走着呢,远远地就看见桑树丛里,有一面黄旗,几个人骑着马过来迎接。公孙瓒一看,原来是刘玄德呀。公孙瓒就问:“贤弟,你怎么在这儿呢?” 玄德回答说:“以前多亏兄长保荐我做了平原县令,如今听说兄长大军路过这儿,我就来迎候,顺便请兄长进城歇歇马呀。” 公孙瓒指着关羽、张飞问:“这两位是谁呀?” 玄德说:“这是关羽、张飞,是我的结义兄弟呢。” 公孙瓒又问:“就是一起平定黄巾军的那两位吗?” 玄德说:“全靠他们二人的功劳呀。” 公孙瓒接着问:“他们现在担任什么官职呢?” 玄德回答道:“关羽是马弓手,张飞是步弓手。” 公孙瓒听了,不禁感叹道:“如此英雄,却做着这么低微的官职,这可真是埋没人才了呀!如今董卓作乱,天下诸侯都要去讨伐他呢。贤弟你可以舍弃这个小官,和我们一起去讨伐董卓,共同扶持汉室,怎么样啊?” 玄德说:“我愿意前往。” 张飞在一旁说道:“当时要是让我杀了那董卓,也就不会有今天这些事儿了。” 关羽则说:“事已至此,那就赶紧收拾一下出发吧。”
于是,玄德、关羽、张飞带着几名骑兵,跟着公孙瓒一起走了,曹操出来迎接他们。其他诸侯也陆续都到了,各自安营扎寨,营地相连,足有二百多里长呢。曹操杀牛宰马,大摆宴席,召集诸侯们一起商议进兵的策略。太守王匡说:“如今我们是奉大义行事,必须得推选一位盟主,大家都听从盟主的指挥约束,然后再进兵啊。” 曹操说:“袁本初他家四代人都位列三公,门生故吏众多,又是汉朝名相的后代,他来做盟主挺合适的。” 袁绍再三推辞,可众人都说非他不可,袁绍这才答应下来。
第二天,众人筑起了三层高台,台上遍插五方旗帜,还竖起了白旄黄钺,摆好了兵符将印,请袁绍登上高台。袁绍整理好衣服,佩上宝剑,神情激昂地登上台去,先焚香,然后拜了两拜。盟誓的内容是这样的:“汉室遭遇不幸,朝纲失去了统御。贼臣董卓,趁机肆意作恶,给皇帝带来灾祸,让百姓遭受苦难。我们这些人担心江山社稷就此沦丧,所以才集合义兵,一起奔赴国难。凡是参与同盟的人,都要齐心协力,尽到臣子的本分,绝不能有二心。要是有人违背了这个盟约,就让他丧命,断子绝孙。皇天后土,祖宗神灵,都请明鉴啊!” 读完盟誓,众人歃血为盟。因为这盟誓言辞慷慨激昂,大家都感动得涕泪横流。歃血结束后,袁绍走下高台,众人扶着他进入营帐,坐在主位上,其他人则按照爵位和年龄,分列两旁依次坐下。
曹操给众人依次敬酒,几轮过后,说道:“今天既然已经推选了盟主,那大家就得听从盟主的调遣,一起扶持国家,可不能计较各自兵力的强弱呀。” 袁绍说:“我袁绍虽然没什么大本事,既然承蒙各位推举我做盟主,那有功的我必定奖赏,有罪的我也一定处罚。国家有既定的刑罚,军队有严明的纪律,大家都要遵守,千万不能违反啊。” 众人都齐声说一定唯命是从。袁绍又说:“我让我弟弟袁术总管粮草,负责供应各个军营,不能让粮草有短缺的情况。还得有一个人当先锋,直接前往汜水关去挑战。其余的人就各自占据险要之地,做好接应的准备。”
长沙太守孙坚站出来说:“我孙坚愿意做先锋。” 袁绍说:“文台你勇猛刚烈,确实能担当这个重任。” 于是孙坚就率领本部人马,朝着汜水关杀奔而去。
汜水关的守关将士,赶忙派流星马前往洛阳丞相府告急。董卓自从专权之后,每天就是吃喝玩乐。李儒接到告急文书后,立刻来禀报董卓。董卓一听,大惊失色,急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这时候,温侯吕布挺身而出,说道:“父亲您不用担心,关外那些诸侯,在我眼里就跟草芥一样,我愿意率领虎狼之师,把他们的脑袋都砍下来,挂在都城的城门上。” 董卓听了,大喜过望,说:“我有奉先在,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呀!” 话还没说完呢,吕布身后有个人高声说道:“杀鸡哪用得着宰牛刀啊?不劳温侯您亲自前去,我去把那些诸侯的首级取来,就跟从口袋里拿东西一样容易!” 董卓一看,这人身高九尺,虎背狼腰,豹头猿臂,是关西人,姓华,名雄。董卓听了这话,更是高兴,当场加封华雄为骁骑校尉,调拨了五万马步军,让华雄和李肃、胡轸、赵岑等人连夜赶赴汜水关去迎敌。
在众诸侯这边呢,有个济北相鲍信,心里寻思着孙坚既然做了先锋,要是他立了头功可咋办,于是就偷偷地调拨他弟弟鲍忠,先带着三千马步军,抄小路直接赶到关下挑战。华雄率领五百铁骑,飞一般地冲下关来,大喝道:“贼将,休走!” 鲍忠急忙想退兵,可哪来得及呀,被华雄手起刀落,一下子就斩于马下了,还生擒了很多将校呢。华雄派人带着鲍忠的首级到相府去报捷,董卓又加封华雄为都督。
再说孙坚,他带着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位将领一直来到关前。那这四位将领都是谁呢?第一个是右北平土垠人,姓程,名普,字德谋,使的兵器是一条铁脊蛇矛;第二个姓黄,名盖,字公覆,是零陵人,使铁鞭;第三个姓韩,名当,字义公,是辽西令支人,使一口大刀;第四个姓祖,名茂,字大荣,是吴郡富春人,使双刀。孙坚身披烂银铠,头戴赤帻,横着古锭刀,骑着花鬃马,指着关上大骂道:“助纣为虐的家伙,怎么还不早点投降!” 华雄的副将胡轸率领五千兵马出关迎战。程普催马飞奔,挺着长矛,直取胡轸,没打几个回合,程普就一矛刺中了胡轸的咽喉,胡轸当场就死在了马下。孙坚趁机挥军直杀到关前,可关上的箭和石头就像雨点一样射下来,孙坚只好带兵退回梁东驻扎,还派人到袁绍那儿报捷,同时去袁术那儿催要粮草。
有人就对袁术说:“孙坚那可是江东的一只猛虎啊,要是他攻破洛阳,杀了董卓,那可就是除掉了董卓这只狼,又迎来了孙坚这只虎呀。现在要是不给他粮草,他的军队肯定会自行溃散的。” 袁术听了这话,就真的不发粮草了。孙坚的军队没了粮食,军中一下子就乱了起来,有细作把这个情况报告到了关上。李肃给华雄出主意说:“今天夜里,我带一支军队从小路绕到关下,去偷袭孙坚的营寨后方,将军您再去攻打他的前寨,这样就能把孙坚擒住了。” 华雄听从了这个建议,传令让军士们吃饱饭,趁着夜色下了关。
这天夜里,月色皎洁,微风轻拂。等他们赶到孙坚营寨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众人呐喊着就冲进了营寨。孙坚慌忙披挂好铠甲,骑上马,正好遇到华雄。两匹马交错在一起,打了没几个回合,后面李肃的军队也到了,还到处放起火来。孙坚的军队顿时乱成一团,四处逃窜。众将也各自陷入混战之中,只有祖茂紧紧跟着孙坚,一起突围逃跑。华雄在后面紧追不舍,孙坚取出箭来,连着射了两箭,都被华雄躲过去了。等他再放第三箭的时候,因为用力太猛,把鹊画弓都给拽折了,没办法,只好扔下弓,催马狂奔。祖茂对孙坚说:“主公您头上的赤帻太显眼了,容易被贼人认出来,您把它脱下来给我戴上吧。” 孙坚就脱下赤帻,和祖茂换了头盔,然后分两路逃跑。华雄的军队只盯着戴赤帻的人追赶,孙坚这才从小路逃脱了。祖茂被华雄追得急了,就把赤帻挂在一户人家没烧尽的庭柱上,自己则躲进树林里藏了起来。华雄的军队在月光下远远地看见赤帻,就把那地方围了起来,可不敢贸然靠近,用箭射了射,才发现是计,于是上前取下赤帻。祖茂从树林后面冲出来,挥舞着双刀,想劈死华雄,华雄大喝一声,手起刀落,一刀就把祖茂砍死在了马下。一直杀到天亮,华雄才带兵回到关上。
程普、黄盖、韩当等人都来找孙坚,重新收拾好军马,驻扎下来。孙坚因为折损了祖茂,心里特别伤感,连夜派人去报告袁绍。袁绍听了大惊,说:“没想到孙文台竟然败在了华雄的手里啊!” 于是就召集诸侯们一起商议对策。众人都到齐了,只有公孙瓒来得晚了些,袁绍请他进营帐坐下。袁绍说:“前些日子鲍将军的弟弟不遵从调遣,擅自进兵,结果丢了性命,还折损了不少军士;现在孙文台又败在华雄手上,咱们的锐气都被挫伤了,这可怎么办才好呢?” 诸侯们听了,都沉默不语。袁绍抬眼四处看了看,看见公孙瓒背后站着三个人,容貌气度很是不凡,可都在那儿冷笑呢。袁绍就问:“公孙太守,你背后站的都是什么人呀?” 公孙瓒把刘备叫出来,说:“这是我从小一起读书的兄弟,平原令刘备。” 曹操问:“难道就是那个平定黄巾军的刘玄德吗?” 公孙瓒说:“正是。” 然后就让刘玄德上前拜见众人。公孙瓒又把刘备的功劳,以及他的出身,详细地说了一遍。袁绍说:“既然是汉室宗亲,那就搬个座位来。” 让人给刘备安排了座位,刘备还谦逊地推辞了一下。袁绍说:“我不是看重你的名爵,我是敬重你是皇室的后代呀。” 刘备这才坐在了末位,关羽、张飞则叉手站在他身后侍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