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静夜无声。
常威踏着最后一缕夕阳回到山门,青袍上沾染着南诏特有的湿润气息。
闭关三月,又赴大理解围,此刻重归道观,竟有种恍如隔世之感。山门前值守的弟子见到观主归来,连忙行礼:\"恭迎观主回山!\"
常威微微颔首,目光越过重重殿宇,落在天枢殿方向——那里灯火通明,隐约传来阵阵剑啸声。
\"语嫣回来了?\"他轻声问道。
弟子恭敬答道:\"王师姐三日前便已回观,还带回七名资质出众的少年。\"
常威眉头微挑,脚步不停,径直向天枢殿行去。穿过几重院落,远远便见殿前广场上,一群少年正在演练剑法。为首的少女白衣胜雪,手持秋水剑,一招一式间尽显大家风范,正是王语嫣。
\"观主!\"王语嫣感应到气息,收剑回身,见到常威,眼中闪过惊喜之色,连忙上前行礼。
常威打量着她,三月不见,这丫头气息越发凝练,眉宇间少了几分柔弱,多了几分英气,显然修为又有精进。
\"此行可还顺利?\"常威问道。
王语嫣抿嘴一笑:\"托观主洪福,一切顺遂。弟子在中原走访,发现这几名少年根骨不凡,便带回观中。\"她转身指向那群正在练剑的少年,\"他们多是孤儿,或家道中落,但心性坚韧,是可造之材。\"
常威目光扫过那群少年,最小的不过十二三岁,最大的也就十六七岁,但个个眼神清明,练剑时一丝不苟。他暗自点头,语嫣眼光确实不错。
\"既如此,便先收为入室弟子,统一修习赤阳功。若表现优异,再考虑晋升真传。\"常威吩咐道。
王语嫣领命,转身对那群少年道:\"还不快拜见观主?\"
少年们这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位气度非凡的道人竟是传说中的玄真观主,连忙跪地行礼:\"弟子拜见观主!\"
常威抬手虚扶:\"起来吧。既入我玄真观,当守三戒——不欺师灭祖,不恃强凌弱,不助纣为虐。若有违背,严惩不贷。\"
少年们齐声应诺,声音洪亮。
当晚,常威在静室召见王语嫣。
\"观主,您找弟子有何吩咐?\"王语嫣恭敬问道。
常威不答,反而问道:\"万法归流心法修习得如何了?\"
王语嫣眼中闪过一丝自信:\"弟子已练至第四层,可模仿天下四成武学。\"
常威点头,突然并指如剑,一道无形剑气破空而出,将三丈外的烛火一分为二,烛焰却不灭,依旧燃烧。
王语嫣瞪大美目:\"这...这是六脉神剑?\"
\"非也。\"常威摇头,\"此乃我从六脉神剑中悟出的'先天破体无形剑气',不拘泥于特定经脉,随心所欲,无迹可寻。\"
王语嫣聪慧绝伦,立刻明白常威用意:\"观主是要传授弟子这门绝学?\"
常威微笑:\"你悟性极高,又修习万法归流心法,正适合此道。\"说罢,他取出一卷帛书,\"这是我整理的剑气要诀,你先参悟三日,有不明之处再来问我。\"
王语嫣双手接过,如获至宝:\"弟子定不负观主厚望!\"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辛双清匆匆而入,手中捧着一封烫金拜帖:\"观主,大理国主段正明遣使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常威眉头一皱:\"这么晚了...\"他接过拜帖,展开一看,神色渐渐凝重。
\"观主,出了何事?\"王语嫣关切道。
常威合上拜帖:\"段誉被鸠摩智掳走,去向不明。段正明请求我出手相救,承诺大理将全力支持玄真观在西南的发展。\"
王语嫣惊呼:\"段公子?他不是...\"她突然想起什么,\"莫非鸠摩智仍不死心,想从段公子身上得到六脉神剑?\"
常威冷笑:\"多半如此。那日我虽将他击败,却未废其武功,没想到他竟铤而走险。\"他转向辛双清,\"请大理使者进来。\"
不多时,一名身着锦袍的中年男子快步而入,向常威深深一礼:\"下官大理礼部侍郎高升泰,拜见常观主!\"
常威示意他起身:\"高大人不必多礼。段誉何时被掳?可有线索?\"
高升泰面露忧色:\"三日前,世子独自在城外赏花,突遭鸠摩智袭击。护卫赶到时,只找到这个...\"他从怀中取出一块烧焦的布条,上面隐约可见吐蕃文字。
常威接过一看,眼中精光一闪:\"苏州...还施水阁?\"
高升泰惊讶道:\"观主如何得知?这布条上的吐蕃文正是'姑苏'二字!\"
王语嫣插话道:\"还施水阁是慕容氏的藏书之地,收藏了无数武学典籍。鸠摩智定是想逼段公子写出六脉神剑,与慕容氏交换武功秘籍!\"
常威点头:\"语嫣所言极是。\"他对高升泰道,\"请转告段皇爷,贫道即刻启程南下,定将段世子平安带回。\"
高升泰大喜,再拜道:\"多谢观主!皇爷说了,只要救回世子,大理愿与玄真观永结盟好,共享武学资源!\"
送走高升泰后,立即召集三殿殿主。
\"我需即刻南下救人,观中事务由语嫣暂代。\"常威吩咐道,\"司空殿主加紧炼制'清灵丹'与'培元丹',辛殿主加强观中戒备,谨防灵鹫宫趁虚而入。\"
三人领命。王语嫣犹豫道:\"观主,弟子可否随行?苏州一带弟子熟悉,或可助一臂之力。\"
常威沉吟片刻,摇头道:\"你初学先天剑气,需静心参悟。况且观中不可无人主事。\"他取出一枚玉符递给她,\"若有急事,捏碎此符,我自会感应。\"
翌日黎明,常威一袭青衫,负剑下山。他没有选择骑马,而是施展逍遥御风轻功,如一道青烟掠过山川河流,速度之快,日行千里不在话下。
三日后,太湖之畔。
烟波浩渺的湖面上,一叶扁舟缓缓驶向湖心岛屿。常威立于船头,远眺那座掩映在垂柳中的庄园——正是慕容氏的还施水阁。
\"道长,前面就是燕子坞了。\"老船夫低声道,\"小老儿只能送到这里,那慕容家不喜外人打扰。\"
常威点头,取出一锭银子:\"有劳了。\"
待小船靠岸,常威纵身一跃,如飞鸟般掠过湖面,悄无声息地落在岸边柳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