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场考试也是有规矩的。
第一道是五经题,每个人选的本经不同,考的时候只选本经题。
林泽阶的本经是《春秋》,从本经《春秋》中摘取书中的一句,或一段要求阐述其义理,撰写经义。
第二道题论和判,论:是针对历史或者儒家的思想做论述题,考察学子的见解和文笔。
判:对于案件拟写判词。
第三道题是公文写作诏,诰 ,表。
诏是诏书,是皇帝的命令,诰是诰书,封赠文书,表是表章,上呈皇帝的奏议。
这第二场全面考验考生的综合知识,不能只会写八股文。
林泽阶的本经是《春秋》作者是孔子,有一句话,“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春秋》是孔子修订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因为内容过于简质,衍生出诠释的《左传》是补充,《公羊传》和《彀梁传》解释微言大义。
第一道题是经义题: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林泽阶要知道来处,默写出来其取自于《左传》的《襄公二十四年》,并作出解释,还得写文章诠释自己的认识,并举例说明。
林泽阶举得是汉初智慧化身,张良的例子来说明,立德是立功立业的根本,立德与立功、立言同行,德才兼备敢于直言,德才兼备勇于担当。
第二道题写议论文:“评汉高祖治国”,这个是仁者见仁题,林泽阶模似赵县令的政见来写。
还有一道判案题,林泽阶拿到的题是两个农家的牛相斗,其中一头牛死了,怎么判案才公正?
林泽阶的判词:“死牛平分食,生牛共养驱。”
还有第三道题是公文写作诏,诰 ,表,就是应用文,按格式来写就可以。
第二场考试出来,216个人又淘汰了一半多人,只剩下110个。
前三十的人,只要文理通顺,不犯基础的错不会被淘汰,林泽阶去看榜时,发现前三十有1个人被淘汰,应该是犯忌讳,比如写的字刚好有皇帝的名讳,要用替代的词。
林泽阶和仗义出头的李裕华和翁靖杰,在看榜时互相遇到,三人相视一笑,林泽阶依然在团榜前五名,李裕华在位置18名左右,翁靖杰在25名左右。
李裕华先开口:“泽阶贤弟,果然名不虚传,昔日名动永漳的神童,不改颜色。”
翁靖杰很实在:“泽阶贤弟,天资聪颖,是我学习的榜样。”
林泽阶摇摇头,拱手行礼,谦虚说道:“两位兄长,你们夸我等于夸自己,都上团榜水平没有差别,恰好碰到小弟文章考官更欣赏排前一点,科举不能代表一个人全部,比如翁兄的医术,李兄对于佛道的了解,就是了不得的知识。”
林泽阶的虚心,让两人很高兴,没有少年轻狂,以为考的名次高一点鼻孔看人,科举路还长,不走到最后谁知道谁是强者。
林泽阶当然不敢骄傲自大,他的资源非常好,陈老夫子这样人贴身教七年,还有进士的笔记,才排在前列,很多学子要干活,他不觉得自己很厉害。
这也衬托出翁靖杰和李裕华的不平凡,他们的年龄比林泽阶大三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