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1 / 2)

却说郭淮对曹真说道:\"西羌各部自从太祖时期就连年入朝进贡,文皇帝也曾对他们施加恩惠。如今我军可守住险要关隘,派人从小路秘密进入羌地求援,承诺与他们和亲,羌人必定会起兵袭击蜀军后方。届时我军以主力正面进攻,形成首尾夹攻之势,岂有不胜之理?\"曹真采纳了这个计策,立即派人连夜快马赶赴羌地送信。

再说西羌国王彻里吉,自曹操时代起便年年向中原朝廷进贡。他手下有一文一武两位重臣:文臣是雅丹丞相,武将是越吉元帅。此时魏国使者带着金银珠宝和书信来到西羌,先拜见雅丹丞相,送上礼物后,详细说明了求援之意。雅丹将使者引荐给国王,并呈上书信与礼物。彻里吉看完书信后,与群臣商议。雅丹说道:\"我国与魏国一向往来密切,如今曹都督前来求救,况且又许以和亲,从情理上应当答应。\"彻里吉听从了他的建议,随即命令雅丹和越吉元帅率领十五万羌兵出征。这些羌兵擅长使用弓弩、枪刀、蒺藜、飞锤等武器,还配备了用铁叶包裹钉制的战车,用来装载粮食、兵器等物资,有的用骆驼拉车,有的用骡马驾车,号称\"铁车兵\"。二人辞别国王后,领兵直逼西平关。驻守关隘的蜀将韩祯见状,急忙派人送信向诸葛亮禀报。

诸葛亮接到军报后,问向众将士:\"谁敢去退这股羌兵?\"张苞、关兴齐声应道:\"我等愿意前往!\"诸葛亮说:\"你二人虽有勇气,但路途不熟。\"于是传召马岱,说道:\"你向来熟知羌人的习性,又曾在羌地居住许久,可担任向导。\"随即调拨五万精兵,命关兴、张苞与马岱一同出征。三人领兵出发,大军行进了几日,便遭遇了羌兵。关兴先率领百余骑兵登上山坡侦察,只见羌兵将铁车首尾相连,在各处结下营寨,战车上遍排兵器,远远望去如同坚固的城池一般。关兴观察良久,却想不出破敌之策,便返回营寨与张苞、马岱商议。马岱说:\"暂且等到明日交战时,观察敌军虚实,再另作打算。\" 第二日清晨,蜀军兵分三路:关兴率部居中,张苞在左,马岱在右,三路齐头并进。羌兵阵中,越吉元帅手挽铁锤,腰悬宝雕弓,纵马奋勇杀出。关兴指挥三路兵马径直前进,忽见羌兵向两侧分开,中央推出铁车阵,如潮水般涌来,同时万箭齐发。蜀军大败,马岱、张苞所率两路兵马先向后撤退;关兴所部则被羌兵包围,直逼西北角。关兴被困在核心,左冲右突,始终无法突围。铁车阵密不透风,如同坚固的城池,蜀军将士彼此无法照应。关兴向山谷中寻找突围之路,眼看天色渐晚,只见一簇黑色旗帜蜂拥而至,一员羌将手提铁锤大声喝道:\"小将休走!我乃越吉元帅!\"关兴急忙策马向前,拼尽全力加鞭疾驰,却迎面遇到一条断涧,只得掉转马头迎战越吉。关兴终究心生胆怯,抵挡不住,向涧中逃去。越吉追至近前,一铁锤砸来,关兴急忙闪身躲避,铁锤正中马胯。战马倒入涧中,关兴也跌落水中。

忽然听到一声巨响,背后越吉连人带马竟平白无故地坠入水中。关兴在水中挣扎着起身,只见岸上一员大将杀退羌兵。关兴提刀正要斩杀越吉,越吉却跃入水中逃走了。关兴牵过越吉的战马,来到岸上,整理好马鞍,提刀上马,只见那员大将仍在前方追杀羌兵。关兴心想此人救了自己性命,应当上前相见,于是拍马追去。眼看就要接近,只见云雾之中,隐约有一员大将,面如重枣,眉若卧蚕,身着绿袍金铠,手提青龙偃月刀,骑着赤兔马,手捋美髯,分明是父亲关羽。关兴大吃一惊,忽见关羽伸手向东南方向一指,说道:\"我儿可速从这条路返回,我会护送你回营。\"说完便不见了踪影。关兴连忙向东南方向疾驰而去。 到了半夜,一队兵马突然赶到,正是张苞。张苞问关兴:\"你可曾见到二伯父了么?\"关兴惊讶地反问:\"你是从何处知道的?\"张苞说:\"我被铁车军追得紧急时,忽见伯父从空中而降,吓退羌兵,并指点我说:'你从这条路去救我儿。'因此我领兵前来寻你。\"关兴也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二人共同感慨此事奇异。随后二人一同返回营寨,马岱迎接他们入寨,说道:\"如今敌军势大,我军难以硬敌。我留守营寨,你二人速去禀报丞相,请他定计破敌。\"

于是关兴、张苞连夜赶往诸葛亮大营,详细汇报了前线战况。诸葛亮听后,随即命令赵云、魏延各率一军埋伏;然后亲自率领三万兵马,带着姜维、张冀、关兴、张苞,来到马岱的营寨驻扎。第二日,诸葛亮登上高地观察敌情,只见羌兵铁车连成一片,人马纵横驰骋,往来不断。诸葛亮说道:\"破敌并不难。\"他唤来马岱、张冀,如此这般地交代了一番。二人领命而去。诸葛亮又问姜维:\"伯约可知破铁车阵的方法?\"姜维答道:\"羌人只仗着一身勇力,哪懂得什么妙计?\"诸葛亮笑着说:\"你深知我心。如今阴云密布,寒风凛冽,眼看就要降雪,我的计策可以施展了。\"于是命令关兴、张苞各率兵马埋伏;又令姜维领兵出战,叮嘱道:\"只要铁车兵一来,便立即后退;营寨门口虚设旌旗,不部署兵力。\"一切准备妥当。

此时正值十二月末,果然天降大雪。姜维领兵出战,越吉率领铁车兵前来迎敌。姜维立即率军后退,羌兵追到营寨前,姜维从营寨后方退走。羌兵追到寨外查看,只听得寨内有琴声传来,四周墙壁上空插着旌旗,急忙回报越吉。越吉心中疑惑,未敢轻易进攻。雅丹丞相却说:\"这是诸葛亮的诡计,虚设疑兵而已,只管进攻!\"越吉率军来到寨前,只见诸葛亮携带古琴登上战车,率领数名骑兵进入寨中,向后退去。羌兵见状,抢入寨栅,一直追过山口,只见诸葛亮的小车隐约转入林中。雅丹对越吉说:\"即便有埋伏,也不足为惧。\"于是催促大军继续追赶。又望见姜维的兵马在雪地中仓皇奔走,越吉大怒,催兵急追。山路被积雪覆盖,看上去一片平坦。正追赶间,忽然禀报说蜀兵从山后杀出。雅丹不屑地说:\"就算有小股伏兵,又有什么可怕的!\"只顾催促兵马前进。 突然一声巨响,如同山崩地裂,羌兵纷纷落入陷阱之中;背后的铁车正急速行进,难以刹住,纷纷拥挤在一起,自相践踏。后方的士兵想要后退,左边关兴、右边张苞两路伏兵杀出,万弩齐发;背后姜维、马岱、张冀三路兵马也冲杀过来。铁车兵顿时大乱。越吉元帅向后方山谷逃窜,正遇上关兴,两人交锋仅一合,关兴举刀大喝一声,将越吉斩于马下。雅丹丞相早被马岱活捉,押解到诸葛亮大寨。 诸葛亮升帐,马岱将雅丹押上前。诸葛亮喝令武士为雅丹松绑,赐酒压惊,并好言抚慰。雅丹深受感动,诸葛亮说道:\"我主乃大汉皇帝,如今命我讨伐逆贼,你们为何反而帮助叛贼?我今日放你回去,传告你们国王:我国与西羌乃邻邦,应当永结盟好,切勿听信反贼的谗言。\"于是将缴获的羌兵、车马器械全部归还给雅丹,放他们回国。众人皆拜谢而去。诸葛亮率领三军连夜赶赴祁山大寨,命关兴、张苞率部先行,同时派人向朝廷上表奏报捷音。

却说曹真连日盼着羌兵的消息,忽然有伏路士兵来报:\"蜀军拔营起程了。\"郭淮大喜道:\"这定是因为羌兵攻击,才被迫退走。\"于是分兵两路追击。前方蜀军慌乱撤退,魏兵在后紧追不舍。先锋曹遵正追赶间,忽然鼓声大作,一队军马杀出,为首大将正是魏延,大声喝道:\"反贼休走!\"曹遵大惊,拍马迎战,不到三合,便被魏延一刀斩于马下。副先锋朱赞领兵继续追赶,又有一队军马杀出,为首大将是赵云。朱赞措手不及,被赵云一枪刺死。曹真、郭淮见西路先锋战死,想要收兵回撤,背后却喊声震天,鼓角齐鸣,关兴、张苞两路兵马杀出,将曹真、郭淮团团围住,一阵痛击。曹、郭二人率领败兵突围逃走。蜀军大获全胜,直追到渭水,夺下了魏军营寨。曹真痛失两员先锋,哀伤不已,只得写表章向朝廷请求援兵。

魏主曹睿临朝听政,近臣奏报:\"大都督曹真屡次败于蜀军,折了两员先锋,羌兵又损兵无数,形势危急,如今上表请求援兵,请陛下裁决。\"曹睿大惊,急忙询问退军之策。华歆奏道:\"陛下须御驾亲征,大会诸侯,使人人尽力效命,方可退敌。否则长安有失,关中就危险了!\"太傅钟繇奏道:\"为将者,若智谋超过常人,便能制敌取胜。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以臣看来,曹真虽久历战阵,却非诸葛亮的对手。臣愿以全家老小性命担保,举荐一人,可退蜀兵。不知陛下意下如何?\"曹睿说:\"卿乃朝廷元老重臣,所荐何人?可速召来为朕分忧。\"钟繇奏道:\"此前诸葛亮企图兴兵犯境,唯独惧怕此人,因此散布流言,使陛下猜忌而罢免了他,这才敢长驱直入。如今若重新起用此人,诸葛亮自会退兵。\" 曹睿问是何人,钟繇答道:\"骠骑大将军司马懿是也。\"曹睿叹息道:\"此事朕亦后悔。如今仲达在哪里?\"钟繇说:\"近来听说他在宛城闲居。\"曹睿立即降诏,派使者持节前往宛城,恢复司马懿的官职,加封为平西都督,命他调动南阳各路军马,赶赴长安。曹睿还决定御驾亲征,令司马懿限期到达长安会合。使者连夜向宛城而去。

再说诸葛亮自出师以来,连战连胜,心中十分欢喜。正在祁山大寨与众将议事,忽然报镇守永安宫的李严之子李丰求见。诸葛亮以为东吴犯境,心中惊疑,忙召入帐中询问。李丰说:\"特来报喜。\"诸葛亮问:\"有什么喜事?\"李丰答道:\"昔日孟达投降魏国,实乃不得已。当时魏文帝爱惜他的才华,时常赏赐他骏马金珠,曾与他同车出入,封为散骑常侍,兼任新城太守,镇守上庸、金城等地,委以西南重任。曹丕去世后,曹睿即位,朝中多人嫉妒孟达,他日夜不安,常对众将说:'我本是蜀将,只是形势所迫才归附于此。'如今多次派心腹之人带书信来见家父,让家父早晚代他禀明丞相:此前五路大军伐蜀时,他便有归降之意;如今在新城,听说丞相伐魏,打算聚集金城、新城、上庸三处军马,在当地起事,直取洛阳;丞相则攻取长安,如此两京可定。如今我带他的使者及历次书信前来呈上。\"诸葛亮大喜,厚赏了李丰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