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1 / 2)

话说吴国太见孙权犹豫不决,就对他说:“我的姐姐临终前说过:‘伯符临终时交代,内事拿不定主意就问张昭,外事拿不定主意就问周瑜。’如今为什么不请周瑜来问问呢?”孙权听了十分高兴,立刻派使者前往鄱阳请周瑜商议大事。原来周瑜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军,听说曹操大军到了汉上,便连夜赶回柴桑郡商议军机要事。使者还没出发,周瑜就已经先到了。鲁肃和周瑜交情最好,先去迎接他,把之前的事情详细讲述了一遍。周瑜说:“子敬你别担忧,我自有主张。现在可以赶紧请孔明来相见。”鲁肃便骑马去请孔明了。 周瑜刚刚休息,忽然有人通报张昭、顾雍、张纮、步骘四人前来探望。周瑜把他们迎进堂中坐下,相互寒暄过后,张昭说:“都督您知道江东面临的利害关系吗?”周瑜说:“不知道。”张昭说:“曹操率领百万大军,驻扎在汉上,昨天还传来檄文,想要请主公到江夏会合打猎。虽然有吞并江东的意图,但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我们劝主公暂且投降,这样或许能免除江东的灾祸。没想到鲁子敬从江夏带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到这里,他因为自己想要报仇雪恨,所以特意说些言辞来激主公。子敬却执迷不悟。正等着都督你来做个决断。”周瑜说:“你们的看法都一样吗?”顾雍等人说:“我们商议的结果都相同。”周瑜说:“我也早就想投降了。你们请回吧,明天早上见主公,自然会有定论。”张昭等人便告辞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通报程普、黄盖、韩当等一众战将前来求见。周瑜把他们迎进来,一一慰问。程普说:“都督您知道江东迟早要落入他人之手吗?”周瑜说:“不知道。”程普说:“我们自从跟随孙将军开基创业,经历了大大小小几百场战斗,才打下这六郡的城池。如今主公听了谋士的话,想要投降曹操,这真是可耻又可惜的事!我们宁死也不愿受辱。希望都督劝说主公下定决心兴兵抗曹,我们愿意拼死作战。”周瑜说:“将军们的看法都一样吗?”黄盖愤怒地站起来,用手拍着额头说:“我的头可以断,但誓死不投降曹操!”众人都说:“我们都不愿意投降!”周瑜说:“我正想和曹操决战,怎么会投降呢!将军们请回吧。我见过主公后,自然会有定论。”程普等人便告辞离开了。

没过多久,诸葛瑾、吕范等一众文官前来等候。周瑜把他们迎进去,行礼完毕后,诸葛瑾说:“我弟弟诸葛亮从汉上过来,说刘豫州想要联合东吴,共同讨伐曹操,我们文武官员还没商议出结果。因为我弟弟是使者,我不敢多说,专门等都督你来决定这件事。”周瑜说:“依您看这件事该怎么办?”诸葛瑾说:“投降的话可以安稳,作战的话难以保证胜利。”周瑜笑着说:“我自有主张。明天大家一起到府中商议决定。”诸葛瑾等人便告辞离开了。忽然又有人通报吕蒙、甘宁等一众将领前来求见。周瑜把他们请进来,也一起谈论这件事。有人主张出战,有人主张投降,大家争论不休。周瑜说:“不必多说了,明天都到府中一起商议。”众人这才告辞离开。周瑜冷笑不止。

到了晚上,有人通报鲁子敬带着孔明前来拜访。周瑜到中门迎接他们进来。行礼完毕后,宾主分坐。鲁肃先问周瑜:“如今曹操率领大军南侵,是和谈还是出战这两个策略,主公难以决断,全听将军您的意见。将军您的想法如何?”周瑜说:“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出兵,他的军队不能抗拒。而且他势力强大,不可轻视。出战一定会失败,投降则可以安稳。我主意已定。明天见到主公,就应当派使者去投降。”鲁肃惊讶地说:“您这话错了!江东的基业,已经历经三代,怎么能一下子就放弃给别人呢?孙策遗言,外事托付给将军您。如今正想依靠将军您保全国家,成为稳固的依靠,怎么能听从懦弱之人的建议呢?”周瑜说:“江东六郡,百姓众多。如果遭受战争的灾祸,一定会有人埋怨我,所以我决定投降。”鲁肃说:“不是这样的。凭将军您的英雄气概,东吴的险要地势,曹操未必就能得逞。” 二人相互争辩,孔明却只是在一旁袖手冷笑。周瑜说:“先生为什么发笑?”孔明说:“我不笑别人,只笑子敬不识时务。”鲁肃说:“先生为什么反倒说我不识时务?”孔明说:“公瑾想要投降曹操的主意,十分合理。”周瑜说:“孔明是识时务的人,一定和我想法一致。”鲁肃说:“孔明,你怎么也说这样的话?”孔明说:“曹操极其善于用兵,天下没有人敢抵挡。以前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和他对抗。如今这几个人都被曹操消灭了,天下就没有人能与他抗衡了。只有刘豫州不识时务,强行与他对抗;如今孤身困在江夏,生死存亡都难以保证。将军您决定投降曹操,可以保全妻子儿女,可以尽享荣华富贵。国家命运的改变,就交给天命吧,有什么可惜的呢!”鲁肃大怒说:“你要教我们主公向国贼屈膝受辱吗!”孔明说:“我有一个计策:既不用牵着羊、挑着酒,献上土地和官印;也不用亲自渡江;只需要派一个使者,坐着小船送两个人到江上。曹操得到这两个人,百万大军都会卸甲卷旗而退。”周瑜说:“用哪两个人,可以让曹操退兵?”孔明说:“江东失去这两个人,就如同大树飘落一片叶子,大粮仓减少一粒米;而曹操得到他们,一定会十分高兴地退兵。”周瑜又问:“到底用哪两个人?”

孔明说:“我在隆中时,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建了一座铜雀台,极其壮丽;还广选天下美女充实其中。曹操本就是好色之徒,早就听说江东乔公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大乔,小女儿叫小乔,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貌。曹操曾发誓说:我一个愿望是扫平四海,成就帝业;一个愿望是得到江东二乔,安置在铜雀台,以享晚年之乐,就算死了也没有遗憾。如今他虽然率领百万大军,虎视江南,其实就是为了这两个女子。将军您为什么不去找乔公,用千金买下这两个女子,派人送给曹操,曹操得到二女,称心如意,一定会班师回朝。这是范蠡献西施的计策,为什么不赶紧去做呢?”周瑜说:“曹操想得到二乔,有什么证据?”孔明说:“曹操的小儿子曹植,字子建,下笔就能成文。曹操曾让他作一篇赋,名叫《铜雀台赋》。赋中的意思,就是说他曹家应该成为天子,发誓要夺取二乔。”周瑜说:“这篇赋您能记住吗?”孔明说:“我喜爱这篇赋的文辞华美,曾私下里记住了。”周瑜说:“请试着背诵一下。”

孔明当即背诵《铜雀台赋》:“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

周瑜听后,勃然大怒,离开座位指着北方大骂:“老贼太欺负人了!”孔明急忙起身劝阻说:“从前单于屡次侵犯边疆,汉朝天子答应把公主送去和亲,如今何必舍不得民间两个女子呢?”周瑜说:“您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的夫人,小乔是我的妻子。”孔明假装惶恐地说:“我实在不知道。失口乱说,死罪!死罪!”周瑜说:“我和老贼誓不两立!”孔明说:“事情还需三思,以免后悔。”周瑜说:“我承蒙孙策的托付,怎么会有屈身投降曹操的道理?刚才所说的,只是试探罢了。我自从离开鄱阳湖,就有北伐的想法,即使刀斧架在头上,也不会改变志向!希望孔明助我一臂之力,共同打败曹贼。”孔明说:“如果承蒙您不嫌弃,我愿意效犬马之劳,随时听从您的驱使。”周瑜说:“明天去见主公,就商议起兵的事。”孔明与鲁肃告辞出来,各自离去。

第二天清晨,孙权升堂议事。左边是文官张昭、顾雍等三十多人;右边是武官程普、黄盖等三十多人:他们衣冠整齐,佩剑锵锵作响,分班侍立。过了一会儿,周瑜进来拜见。行礼完毕,孙权慰问过后,周瑜说:“最近听说曹操领兵驻扎在汉上,还送来书信,主公您的意思如何?”孙权当即把檄文拿给周瑜看。周瑜看完,笑着说:“老贼以为我们江东无人,竟敢如此侮辱我们!”孙权说:“您的意思是?”周瑜说:“主公您和众文武官员商议过了吗?”孙权说:“这几天一直在商议这件事:有人劝我投降,有人劝我出战。我拿不定主意,所以请公瑾你来做个决断。”周瑜说:“谁劝主公投降?”孙权说:“张子布等人都主张投降。”周瑜随即问张昭:“我想听听先生主张投降的原因。”张昭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讨四方,动不动就以朝廷的名义;最近又得到了荆州,威势更盛。我们江东能够抗拒曹操的,只有长江天险。如今曹操的战船,何止千百艘?水陆并进,我们怎么抵挡?不如暂且投降,再作以后的打算。”

周瑜说:“这是迂腐儒生的言论!江东自从开国以来,到现在已经历经三代,怎么能忍心一下子就废弃?”孙权说:“如果这样,那该采取什么计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