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1 / 2)

话说刘备去拜访诸葛亮,接连两次都没见到人,可他还打算再去寻访。关羽就劝说道:“兄长您都已经两次亲自前去拜会了,这礼数实在是够周到的了。我看那诸葛亮恐怕只是徒有虚名,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所以才故意躲开,不敢与您见面。兄长您怎么就对这个人如此着迷呢!” 刘备却说道:“不是这样的,从前齐桓公想见东郭的一位隐士,往返五次才得以见上一面。更何况我想见的是真正的大贤之人呢!” 这时张飞也在一旁嚷道:“哥哥您这就不对啦。就这么个乡下村夫,哪里算得上什么大贤之人。这次就不用哥哥您亲自去了,他要是还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就把他捆来!” 刘备一听,严厉地斥责张飞道:“你难道没听说过周文王拜见姜子牙的事吗?连周文王那样的贤君都对贤才如此敬重,你怎么就这么无礼!这次你就别去了,我和云长一起去。” 张飞赶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我怎么能落后呢!” 刘备便说:“你要是一同前往,可千万不能失礼。” 张飞连忙答应下来。

就这样,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骑着马,带着随从前往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庐还有半里多地的时候,刘备就下马开始步行。恰好这时遇到了诸葛均。刘备赶忙上前恭敬地行礼,问道:“你兄长在庄子里吗?”诸葛均回答说:“昨天傍晚才回来。将军今天应该能见到他。”说完,便潇洒地自行离开了。刘备高兴地说:“这次总算幸运,应该能见到先生了!”张飞却嘟囔道:“这人真没礼貌!就算带我们到庄子里去也没什么呀,干嘛自顾自地就走了!”刘备说道:“人家各自有事情要忙,怎么能勉强他呢。” 三人来到庄子前敲门,一个童子开门出来询问。刘备客气地说:“麻烦仙童帮我通报一声:刘备专程来拜见先生。”童子说:“今天先生虽然在家,不过现在正在草堂上睡午觉还没醒呢。”刘备连忙说:“既然这样,先别通报了。”然后吩咐关羽和张飞两人,就在门口等着。刘备则轻轻地走进院子,看到诸葛亮正仰卧在草堂的几案和坐席上。刘备便恭敬地站在台阶下等候。过了好一会儿,诸葛亮还没醒。关羽和张飞在门外站了很久,不见有什么动静,就走进来,看到刘备还在那里毕恭毕敬地站着。张飞一下子火冒三丈,对关羽说:“这个先生也太傲慢了!看到我哥哥在台阶下站着等候,他却高高地躺着,假装睡着不起来!等我到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赶忙再三劝阻,才把张飞劝住。刘备还是让他俩到门外继续等候。刘备望着堂上,只见诸葛亮翻了个身,好像要起来的样子,可忽然又朝着里屋墙壁那边睡着了。童子想要去叫醒诸葛亮通报。刘备赶忙说:“先别惊动他。” 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睡醒,嘴里还吟诵着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诸葛亮吟完诗,翻身问童子:“有普通客人来吗?”童子回答说:“刘皇叔在这里,已经站着等了很长时间了。”诸葛亮一听,赶忙起身说道:“怎么不早点通报!容我换身衣服。”说完就转到后堂去了。又过了好一会儿,诸葛亮才整理好衣冠出来迎接。

刘备见到诸葛亮,只见他身高八尺,面容如同美玉般温润,头上戴着纶巾,身上披着鹤氅,神态潇洒,仿佛神仙一般超凡脱俗。刘备赶忙恭敬地下拜,说道:“我是汉朝皇室的远亲,不过是涿郡的一个愚笨之人,长久以来听闻先生的大名,那真是如雷贯耳。之前两次前来拜访,都没能见到您,无奈之下,我只好把自己这卑微的名字写在您书房的几案之上,也不知道先生您有没有看到呢?”诸葛亮回答说:“我只是南阳的一个乡野之人,生性疏懒惯了,多次承蒙将军屈尊前来,实在是深感惭愧。” 两人相互行完礼后,便按照宾主之礼分别坐下,童子上来献茶。喝完茶,诸葛亮说道:“昨天看了您留下书信的内容,足以看出将军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只是遗憾我年纪轻,才学又浅薄,恐怕会耽误您的大事。”刘备说道:“司马徽和徐庶对您的称赞,难道会是虚言吗?还望先生不要嫌弃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能不吝赐教。”诸葛亮说:“司马徽和徐庶,都是世间的高尚之士。我不过是一个耕种田地的农夫罢了,哪里敢谈论天下大事呢?他们两位实在是抬举我了。将军为什么要舍弃美玉,而来寻求我这块顽石呢?”刘备说:“大丈夫身怀治理天下的非凡才能,怎么能在山林泉石之间白白老去呢?希望先生能以天下百姓为念,启发我这个愚钝之人,给予我教诲。”诸葛亮微笑着说:“那就先听听将军您的志向吧。”

刘备让身边的人退下,然后靠近诸葛亮的坐席,诚恳地说道:“如今汉室倾颓,奸臣当道,盗用皇帝的命令。我不自量力,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然而智谋和手段都十分有限,至今一事无成。还望先生能开启我的愚钝,拯救我于困境之中,那真是万分幸运了!” 诸葛亮说道:“自从董卓叛乱以来,天下豪杰纷纷崛起。曹操的势力原本比不上袁绍,然而最终却能战胜袁绍,这不仅仅是因为时机有利,更是人的谋划得当啊。如今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天子来号令诸侯,这确实是不能与他正面抗衡的。孙权占据江东地区,已经历经三代,地势险要,百姓归附,对他可以结为外援,却不能图谋夺取。荆州北面靠着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着吴郡、会稽郡,西面通往巴郡、蜀郡,这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人主,就难以守住。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您的,将军您可有这个想法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天然的府库,高祖皇帝凭借它成就了帝业。如今刘璋昏庸懦弱,百姓殷实富裕,国家也很富足,但他却不知道爱惜体恤,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是皇室的后裔,信义又闻名于天下,广泛招揽英雄豪杰,求贤若渴。如果能够占据荆州和益州,守住险要的地方,与西边的各少数民族和好,安抚南方的彝、越等族,对外与孙权结盟,对内修明政治。等到天下局势发生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宛城、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大军从秦川出兵,到那时百姓难道还不会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水来迎接将军吗?如果真能如此,那么大业就可以成功,汉室也能复兴了。这就是我为将军谋划的策略,还请将军仔细考虑。”

说完,诸葛亮吩咐童子取出一幅画轴,挂在中堂,指着对刘备说:“这是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图。将军想要成就霸业,在北方就让曹操占据天时,在南方就让孙权占据地利,而将军您可以占据人和。先把荆州作为立足之地,之后再夺取西川建立基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然后就可以图谋中原了。”刘备听了这番话,离开坐席,拱手称谢道:“先生的话,让我一下子就开窍了,就好像拨开云雾,看见了青天一样。只是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都是汉室宗亲,我怎么忍心去夺取他们的领地呢?”诸葛亮说:“我夜观天象,刘表恐怕时日无多了;刘璋也不是成就大业的君主,日后这块地方必定会归将军所有。” 刘备听了,赶忙叩头拜谢。就这一番谈话,诸葛亮还没走出茅庐,就已经知晓天下将会三分的局势,真是从古至今无人能及啊!

后人为此写了一首诗来称赞道:“当年刘备,也就是豫州牧刘备,常常感叹自己势单力薄、处境穷困。可他又是何等幸运啊,在南阳这个地方,有着诸葛亮这样的卧龙大贤。若想要知道日后天下三分,形成鼎足之势的局势从何而来,看看诸葛亮笑着指向地图,为刘备规划蓝图的这一幕,就全明白了。”

刘备拜请诸葛亮说:“我虽然名声低微,德行浅薄,但还是希望先生不要嫌弃我,能出山相助。我一定会恭敬地聆听您的教诲。” 诸葛亮说:“我长久以来乐于耕种劳作,懒得参与世事,恐怕不能接受您的请求。”刘备流着泪说:“先生如果不出山,天下苍生该怎么办啊!”说完,泪水沾湿了袍袖,衣襟都湿透了。诸葛亮见他心意如此诚恳,便说:“既然将军不嫌弃我,我愿意效犬马之劳。”刘备大喜过望,于是立刻叫关羽、张飞进来,拜见诸葛亮,并献上金银、锦帛等礼物。诸葛亮坚决推辞不接受。刘备说:“这并不是聘请大贤的正式礼物,只是表达我刘备的一点心意罢了。”诸葛亮这才收下。于是刘备等人就在庄中一同住了一夜。

第二天,诸葛均回来,诸葛亮叮嘱他说:“我受刘皇叔三次亲自拜访的大恩,不能不出山相助。你可以继续在这里亲自耕种,不要让田地荒芜了。等我大功告成的时候,就会回来归隐。”后人有感而发,作诗感叹道:“诸葛亮还没飞黄腾达、功成名就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功成身退的后路,想着大业完成后就归隐。可无奈刘备白帝城托孤,对他千叮万嘱,把兴复汉室的大业全部托付给了他。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只能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最后,在秋风萧瑟的五丈原,诸葛亮耗尽心血,病逝军中,就像一颗巨星陨落,实在是让人叹息不已。”

还有一首古风这样写道:“还有一首古风诗是这样说的: 汉高祖刘邦手提三尺寒光闪闪的宝剑,在芒砀山夜行时,挥剑斩杀了白蛇,那白蛇鲜血四溅。此后刘邦一路征战,扫平秦朝,击败项羽,顺利进入咸阳,建立了大汉王朝。然而,在这之后的二百年间,汉朝的命运跌宕起伏,多次险些覆灭。伟大的光武帝刘秀兴起于洛阳,成功复兴汉室。可传到桓帝、灵帝时,汉室江山再次走向衰败,局势崩裂。汉献帝无奈迁都到许昌,一时间,天下大乱,四海之内各路豪杰纷纷涌现。曹操趁机专擅朝政,占尽天时之利;江东的孙氏家族开创了宏大的基业。而刘备势单力薄、穷困潦倒,四处漂泊,只能暂居在新野,为百姓的艰难处境而忧愁。 南阳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心怀远大志向,他腹中藏有如同雄兵般的谋略,深谙兵法中奇正变化之道。只因徐庶临走前向刘备举荐了他,刘备诚心诚意三次前往茅庐拜访,这才与诸葛亮心意相通。当时诸葛亮年仅二十七岁,便收拾好琴棋书画,告别了田园生活,离开家乡。出山后,他先协助刘备取得荆州,之后又谋取了西川,充分施展自己经天纬地的才能,如同具有修补苍天的手段一般。他口才出众,在外交场合纵横捭阖,言辞间气势如鼓荡的风雷;他胸藏韬略,谈笑之间,仿佛能变换天上的星辰。他以龙行虎视般的雄姿,安定天下乾坤,其英名流传千古,永垂不朽! ”

刘备等三人告别了诸葛均,与诸葛亮一同返回新野。刘备对待诸葛亮就像对待老师一样,吃饭的时候同坐一张桌子,睡觉的时候共用一张床榻,整天都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诸葛亮说:“曹操在冀州修建玄武池来训练水军,肯定有侵犯江南的意图。可以秘密派人过江去探听一下虚实。”刘备听从了他的建议,派人前往江东打探消息。

再说孙权,自从孙策去世后,他就占据了江东地区,继承了父亲和兄长留下的基业。他广泛招揽贤能之士,在吴郡和会稽郡开设宾馆,命令顾雍、张纮去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这些年以来,大家互相举荐人才。当时,会稽郡的阚泽,字德润;彭城的严畯,字曼才;沛县的薛综,字敬文;汝阳的程秉,字德枢;吴郡的朱桓,字休穆;陆绩,字公纪;吴地的张温,字惠恕;乌伤的骆统,字公绪;乌程的吾粲,字孔休:这几个人都来到了江东,孙权对他们非常敬重,待遇优厚。此外,孙权还得到了几位优秀的将领:汝南的吕蒙,字子明;吴郡的陆逊,字伯言;琅琊的徐盛,字文向;东郡的潘璋,字文珪;庐江的丁奉,字承渊。文臣武将众多人才,共同辅佐孙权,因此江东被人们称赞为人才济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