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合作的前提,治理污染(1 / 2)

“冬生叔,你没听错,确实是5万一亩。”

陈冬生大吃一惊,又惊又喜,还有点迷惑:“我哩乖乖,阿关你不会哄你叔玩吧?这咋能这么多?

“莫不是你看这叔村里太穷,想照顾照顾我们?虽然吧,你和咱家的关系摆在这里,但公是公,私是私,你这给的也太多了。”

许关觉得陈冬生的表现有些可爱,现如今,5万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或许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巨款。

但一亩地5万就有点多了,村里哪家没有五六七八亩地啊?

家里人口多一点的,有个十来亩地,一年就是百十万,这就有点吓人了。

“冬生叔,别激动,本质上我是来谈生意的,我肯定不能做赔本的买卖是不是?

“我肯定是赚钱的,但我们吃肉,总不能一口汤也不给合作对象吧?这样合作也不会长久的,要合作肯定就要共赢才行。放心吧,我们村赚的肯定是大头!”

陈冬生渐渐平静下来,但还是有点难以置信地道:“早就知道你们村挣钱了,但也没想到能挣这么多啊。光我们这边,一亩地真能给到5万?”

许关道:“叔,正常种差不多就5万。”

许关说的是实情,就比如种草莓。

一亩地一年总产量上万斤,可以卖100多块一斤,那一亩地毛收入就近百万。

自然,纯利润也是近百万。

因为对于总收入来说,除了人力,投入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得到了确定的答案,陈冬生感觉周身的血液都要沸腾了,忍不住要爆粗话,不然表达承接内心澎湃的情绪。

特奶奶的,种粮食的话,一年两季,一茬冬小麦,一茬花生或玉米,一亩地一年的纯利润有一千多块就算不错了。

种菜的话稍高一点,如果不盖大棚,一年纯利润能有3000-5000就算好的,盖了大棚最多也就1-2万。

收入是高了,但绝对累死个人,一年到头不能休息不说,如果蔬菜行情不好,还不一定能赚那么多。

现在轻轻松松一下子给打到5万,还旱涝保收,这是增加了多少倍啊!

按照种粮食算,翻了50倍!

天老爷!

陈铺村一共5000多亩耕地,将近3000口人,增收50倍,人均纯收入将近10万,直接赶超全国城市的最高水平!

这特么的已经不是脱贫致富奔小康了,这简直就是一步登天啊!

一个普通五口之家,一年收入大几十万,甚至近百万,单靠种地你敢想?!

额滴亲娘嘞,吓死老头子了,陈冬生真的做梦都不敢这么做!

陈冬生越想越激动,拍着自己胸口,感觉心脏跳得厉害,好像心脏病要发作了。

到了陈冬生这个年纪,儿女也都安顿住了,儿孙满堂,家境不错,要说还有什么念想,无非是心理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