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关为什么要查这条看似普普通通的新闻呢?
因为一眼假。
有时候,不是造假者不走心,而是缺乏常识,尤其是编造的内容距离自己生活太远,或者是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很容易露出破绽。
比如编造这条新闻的作者对新闻写作可能就是个门外汉,他的生活范围也可能距离农村太远,不仅对一般村子的规模没有概念,对一个农户代表几口人也没有概念,更是对农村整体的情况没有概念。
瞅瞅新闻里面的关键词和关键数据:15个村子,数万农户?
首先,“数万”这个数据就非常不符合新闻的写作常识。
帮助了多少农户就是多少,肯定是有确切数据的,要么是3万,要么是5万,不应该存在数万的说法。
新闻作者也根本意识不到数万这个数据有多离谱,我们取个比较保守的数字,3万户吧。
像河阳县的苹果园村,一共1800多户,已经算是县里农户数量排名前几的村子了,这种人口大村的数量其实并不多。
当然了,合村并镇合起来的那种村子不算。
一般的村子,三四百户算常态,七八百户算多的,1000多户的村子那是凤毛麟角。
如果是山区,估计这个数据要减少一个0,几十户、不到一百户的小山村才是常态。
现在仅仅15个村子,就帮助3万多农户脱贫致富?
平均每个村子2000户?一户就算4个人吧,平均每个村8000人?而且还必须全村都是贫困户!
山南省全省的人口大村全部找出来,符合条件的恐怕根本凑不够这么多,或许根本就没有。
如果一个村子足够大,有大量的人口,根本不可能全部都是贫困户。
所以说,这条新闻的水分太大了!
更要命的是,许关发现居然有几个村庄在地图上根本查不到。
查不到的意思,很明显,这造假造得太敷衍,明目张胆。
这已经不是水分大的问题了,这里面全特么是水!
虚构了这么多的村子和农户,目的何在?可不能是单单为了吹牛吧?
这可能只是佳禾公司财务造假的冰山一角,可惜造假太不走心。
如果走心一点,可以选一些真正的村庄,村里随便扶持一两户。
然后在这些真实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虚增”,虚增农户,虚增收入、虚增项目都可以,真实度和可信度都会高很多。
是不是觉得上市公司造假一定都很高大上?账目完美无缺,连税务部门都发觉不了?
那一定不是!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不能对上市公司有滤镜,有时候这些公司的手段粗劣得令人发指。
有一家上市公司造假,公司100多份销售合同,其发货日期均早于签合同日期。
其中跨度最大的,发货日期早于签合同日期190多天。
也就是说,公司大半年前就“知道”有这么一桩生意,就“提前”把货发给人家了。
更令人无语的是,其中居然还有好多合同找不到相应的订单,没有订单,自然就没有账目。
那么这上市公司怎么做财务报表呢?自然就是瞎几把编呗!
前几天的新闻,有家大型金融机构的内部报表的“页眉”上赫然竟是一家同行公司的名字。
他们连内部报表都能抄来抄去,页眉信息都不改,直接拿来用,就更别说其他方面了。
至于其他的虚构荣誉的事情就不说了,全华国的企业或机构多多少少都会做类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