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王敬先的心情渐渐好了起来,因为他即将去发挥余热的许家庄医院快要建成了。
王敬先退休前是山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主任,今年61岁。
对于一个内科方面的专家来说,刚满60岁就退休属实有些“年轻”了。
退休前,老王设想得很好,要和操劳了一辈子的老太婆去环游世界。
但计划没有变化快,等老王退休了,原本计划好好的环游世界却泡汤了——老太婆帮女儿带孩子去了。
一个人去环游世界?开什么玩笑,有啥意思?还不如在家种菜遛狗。
什么诗和远方啊,都是虚的,到头来,都得变成为儿女贡献余热,榨干所有剩余价值,上辈子欠他们的。
退休的时候,老王还说了漂亮话,绝对不返聘,要为年轻人腾地方,给年轻医师成长的空间。
大话说出去了,退休了却后悔了,怎么办?在医院门口等,挺急的。
返聘是不可能返聘的,老王也是要面子的人,那么多徒子徒孙都在那里,丢不起那人。
倒是有不少市、县级医院来聘的,一周坐诊那么一两次,每次几千块车马费。
老王心道,那不得天天坐火车、赶飞机?比退休前还忙,我不是白退休了吗?
后来,又有不少私立医院打起了老王的主意,工资开得奇高,高得吓人。
老王自是心里门儿清,那些医院无非是看上了他的主任医师证,自己过去就是吉祥物。
那么高的工资,不还得从患者身上刮?
老王爱惜羽毛,更心疼患者的钱包,不去,坚决不去。
养花、种菜、钓鱼、下棋、遛狗,爱好换了一个又一个,老王内心却是越来越空虚。
这时候,一个本家侄子牵线搭桥,说他驻扎的河阳县有个村子要建医院,缺个“镇院之宝”。
这严重勾起了老王的好奇心,待打听完这座村子的具体情况后,老王考虑了几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不为钱,不为利,就图个新鲜,换一种生活方式。
后来,老王和那村长见了面,简单接触之后,感觉这年轻人不错,也很有想法,很快就签了合同。
为了避免自己在许家庄“孤单”,再就业热情高涨的老王还不遗余力地介绍老熟人和自己学生过去开展多点执业。
许家庄这边自然是不差钱,不管老医生,还是实习生,照单全收。
于是乎,许家庄医院还没正式开业,医生就签了一大堆,光各科室的主任、副主任级别的就将近十个,老王的人脉恐怖如斯。
之前,村医院还在建设,老王只能在家苦苦等待,隔三差五通过侄子王伟打听医院的进度。
太频繁了,王伟就抱怨:“叔,你要是着急,你去找许村长打听啊,天天问我算怎么回事?”
老王:“我不要面子的嘛?我可是主任医师,堂堂医学院大教授,我不要矜持一点吗?”
王伟心累:“你要是实在着急,就提前过去嘛!去给人指点指点,需要添置什么设施,需要增加什么哪些仪器,干嘛在家干等着?”
老王闻言眼睛一亮,对呀,咋就没想到呢?
于是乎,第二天老王就带着行李去了许家庄,直接准备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