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士族反扑,暗流再起(1 / 2)

甘露殿外的阳光耀眼,李承乾走出殿门,眯眼望向天空。那道被父皇开启的缝隙,虽小,却足以让光线穿透。试点,三年,登州、扬州。这并非他理想中的雷霆万钧,却是一个足以撬动天下的支点。他知道,这意味着他不能失败,也没有资格失败。

消息传开,长安城表面平静,暗地里却波涛汹涌。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太子能在朝堂上舌战群儒,并最终获得陛下首肯进行试点,已是不可思议的逆袭。这是继扳倒魏王后,太子展现出的又一次强劲势头。

然而,有人欢喜,有人忧。

清河崔氏的族老,博陵崔氏的礼部侍郎,范阳卢氏的家主……这些盘踞大唐根基数百年的士族门阀,此刻正聚集在城南一处僻静的别院。院内假山流水,曲径通幽,气氛却如同冰窖。

“岂有此理!”博陵崔氏那位礼部侍郎一拍桌子,茶盏跳起。

“太子竟敢公然鼓吹兴工商,还说什么反哺农桑!这简直是颠倒黑白,混淆视听!”

另一位范阳卢氏的官员阴沉着脸附和道:“是啊,更可虑的是,陛下竟然允他在登州、扬州试点!登州乃是海路要冲,扬州更是江南漕运中心,富庶之地!一旦让他将那劳什子奇技淫巧铺开,用那些铜臭之物聚敛财富,我等百年之基,岂不危矣?”

清河崔氏的族老,须发皆白,眼神如鹰。他没有发怒,只是缓缓开口:“太子此举,远非仅仅为了钱财。他要动的,是士农工商的根本秩序。他要提拔寒门,重用商贾,打破我等对仕途、土地、甚至于天下的垄断。”

此言一出,众人皆凛。钱财损失还在其次,若是根基被挖,那才是灭顶之灾。

“绝不能让他得逞!”有人咬牙切齿。

有人忧心忡忡道:“如何阻止?陛下既然已经下旨,明面上反驳已难。”

崔氏族老眼中闪过寒光道:“暗中阻挠!陛下只允他试点,并未给他调动地方官吏的便宜行事之权。登州、扬州虽是试点之地,但州府官员、县令、乃至各处税卡、驿站,依然是我等门生故吏居多!”

“苏家不是太子的钱袋子吗?”崔氏族老枯瘦的手指在紫檀木桌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声响,“那就从苏家先动一动!他家的商队,天南海北地跑,这路上,手脚还能不方便?”

他这话音刚落,便有人迫不及待地接了茬。

卢氏家主眯缝着眼,声音压得极低:“不错!太子不是要提拔什么寒门才俊?哼,吏部那边,地方举荐的名额,咱们的人稍微使点绊子,让他举荐上来的人,连个门槛都摸不着!京城里也别闲着,那些个御史言官,也该动动笔杆子了,就说苏家的东西伤风败俗,太子嘛,重利轻义,搜刮民脂民膏!”

“对对对!”另一人抚掌,“各地税卡,查验货物时,多盘桓几日,理由嘛,随便找!什么规格不对,什么夹带私货,总能寻到由头。再有那些给苏家供货的,放出些风声去,说苏家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看谁还敢跟他们做买卖!”

“还可以更直接些,”一个声音阴恻恻地补充,“比如,让他们运货的船,不小心走水了,或者遇上几个不开眼的‘水匪’,丢些货物,也是常有的事。”

一时间,别院内,各种阴损的计策纷至沓来,空气似乎都变得粘稠而冰冷。这些平日里道貌岸然的世家代表,此刻撕下了伪装,露出了狰狞的爪牙,迅速结成了一张无形的网,预备撒向大唐的每一个角落。

与此同时,数百里外的苏家庄园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李乾的书房里,常胜垂手立着,面色有些凝重,手中捏着几封刚刚送达的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