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人凝视着一幅带有奇异力量的画作,眉头微皱,难以辨识其中奥秘。众人皆为之震惊,连孔圣人都无法解读的力量,那画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随后,聂元拿出另一幅画,这次是兰若萱的画像。孔子审视后指出,这两幅画风格相同,应出自一人之手。并且能以画表现先天道体的神韵,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即便是大圣或准帝也需要长时间观察才能完全掌握。
先天道体极为神秘,其神韵与天地大道相连,极其敏锐。普通人若想察觉其存在,必须由准帝级别的人物长时间观察才行。孔子目光转向兰若萱,她却镇定自若地解释说这幅画描绘的是她通天境时期的神韵,但她自突破后便一直在圣地闭关,直至人族大劫时才出关,所以要瞒过她的感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人族大劫期间进行观察。
孔子询问圣人名单,风长老呈上白玉牌,上面记录着参与大劫的圣人信息。兰若萱提到,在人族大劫之后,六名擅长丹青的人中,除了一位叫丹青子的,其余五人均无异常。而丹青子曾短暂离开儒门,消失近两个月,行踪不明。
孔子严厉质问丹青子,他的表现已经暴露了事实。丹青子汗流浃背,却矢口否认,声称自己只是随意出游,与这两幅画毫无关系。孔子提出让他现场作画验证,以此澄清误会。然而,画技和习惯或许可以模仿,但先天道体的神韵却是无法伪造的,因为这关乎对道的理解,而这样的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
在孔门七十二圣之中,有帝兵判官笔的存在。面对孔子的质疑,丹青子已无退路,他的冷汗如注,脸色愈发沉重。最终,孔子的眼神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丹青子的命运似乎已被注定。
丹青子坦然承认加入冥府的事实,引发儒门内部的巨大震动。长老们怒斥其叛国与谋害天骄的行为,认为其罪不可赦。孔子果断出手压制丹青子,并决定在大会后亲自审问。
随后,孔子对徐晨子处以面壁千年的惩罚,尽管错误并非完全在他。面对儒门天主,孔子严厉批评其管理失职。众圣人陆续到场,共聚一堂。孔子的七十二位得意 ** 皆已达到圣人境界,更有数人迈入大圣之列。孔子谦逊回应炎日准帝对其授徒成就的赞誉,指出 ** 们的成功源于自身努力。
炎日准帝对儒门的强大阵容表示钦佩,称儒门之盛归功于孔子。儒门盛会正式开始,各儒生畅所欲言,学术争鸣气氛热烈。
儒门大会历时十二日圆满落幕,荀况等六人荣获“子”称号。会上,荀况提出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说针锋相对,引发激烈辩论。会后,众人质问丹青子,但其拒不回答,最终在孔子授意下被抹杀。临行前,孔子透露自己对冥府有所推测,并询问炎日准帝是否听过判官笔。炎日准帝确认冥府阎君确实持有此物,可定人生死。风长老提及轩辕圣地所得阵旗,似与此有关。孔子对此存疑,认为帝兵未必有如此能力。随后,炎日准帝讲述了聂元遇袭事件,圣兵竟以一招抵挡帝兵攻击,令众人震惊不已。最后,孔子感慨冥府的深不可测,即便身为准帝七重天,也对其力量充满敬畏。
炎日准帝提及,自那件事之后,凌霄圣地始终未停止对冥府的追查,然而收获寥寥,冥府依旧深不可测。
众人商议后各自离开。姬夜月收到轩辕圣地的消息,需尽快返回。因儒门事件,人族各大圣地、洞天和福地对此事忧虑重重,故决定派遣一位大圣主持照妖镜事务,从天州起逐一排查各族奸细。妖族虽是最主要的渗透者,但并非唯一。
姬夜月将于次日启程,神情略显不舍。聂元承诺陪伴她一夜,随后送她离开。
回到庭院,聂元跨过界限,前往兰若萱的住处。他敲门入内,却遭到冷遇。兰若萱警告他行为逾矩,但聂元执意要化解尴尬。尽管兰若萱表现出抗拒,最终还是随他外出散步。
在儒门洞天闲逛时,引来诸多议论,有人投以羡慕目光。接连与姬夜月、兰若萱这样出众的女子交往,难免引发他人嫉妒。
经过一天相处,聂元察觉与兰若萱的关系有所改善。临别前,兰若萱威胁若再犯会采取极端措施,随后返回房间。
当晚,荀况设宴款待众人,宴席短暂即结束。次日清晨,大家各自归途。兰若萱回瑶池圣地研习《道经》,聂元则前往中州的修罗洞天,受到木金热情迎接。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的修为突飞猛进,已达到通天境九重,并开始探索圣道。与人族相比,他的实力有了数倍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