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的晶体穹顶在共振波的冲击下逆向生长,菱形晶体如倒悬的长矛刺入虚空,却在接触能量屏障的瞬间崩解成闪烁的量子尘埃。
此前幸存的智能机器人却在这次能量风暴中首当其冲。它们的金属外壳表面骤然浮现出复杂的裂纹,电路中的电子如同受惊的蜂群疯狂逃逸。
最靠近林轩的机器人机械臂突然扭曲成螺旋状,光学传感器在过载中迸发出刺目的红光,整个躯体在量子潮汐中被拆解成悬浮的零件,银色流体从断裂处渗出,在空中凝结成诡异的图腾符号。
地面的磷光苔藓在能量辐射下自燃,幽蓝色火焰沿着共振波的轨迹蔓延,却在触及林轩脚下三米范围时戛然而止。
远处山脉如同被无形巨口啃食般消失,空间断层处渗出的银白色流体与能量屏障碰撞,爆发出无数细小的超新星,将方圆百里映照得如同白昼。
就在能量穹顶扩张到极限时,星球磁场突然剧烈翻转,地表所有金属物质悬浮升空,在量子风暴中熔铸成尖锐的能量标枪,却在接近林轩时被无形力场弹开,坠落在能量屏障边缘炸出成片的等离子体云团。
这场持续不到三分钟的共振灾难,在伽马八号星表面留下了直径20万公里的能量伤疤。金色光芒逐渐消散,林轩望着满地扭曲变形的机器人残骸,感到一阵匪夷所思。
那些断裂的机械臂仍保持着防御姿态,破碎的显示屏里残留着最后闪烁的红光,仿佛在无声诉说着熵晶石绝对领域的恐怖毁灭。
而他胸前的熵晶石正缓缓归于沉寂,只余表面微微发烫的纹路,证明着刚刚发生的一切并非幻觉。
回顾木卫二那次起死回生的惊险历程,根源也在于熵晶石触发的自保共振机制。
当时,熵晶石内部80亿地球逝者的集体意识流剧烈震荡,叠加中微子流异常扰动与太阳磁暴的双重冲击,多重危机信号被熵晶石判定为威胁。
由于木卫二危险等级处于可控区间,自保共振释放的能量呈现出智能规避特性——以林轩为中心,亲密的Rob1号机器人与承载飞船都被精准纳入安全范围,从而在能量风暴中得以保全。
但由于伽马八号星的诡谲危局远超想象,紊乱的能量场对林轩的量子态意识造成近乎摧毁性的冲击。因此,熵晶石瞬间将此次危机判定为“极度危险”等级,启动的自保共振机制爆发出无差别攻击的恐怖能量。
在这股足以撕碎空间的狂暴力量面前,哪怕是近在咫尺的随同机器人,也未能幸免于能量潮汐的无情绞杀。
在金色光芒的笼罩下,林轩剧烈震颤的量子意识体终于恢复平稳。
他凝视着满地扭曲变形的机器人残骸,通讯设备传来的画面里,曾经搭载他的小型战舰已化作太空中漂浮的金属碎片,心有余悸的感觉仍在机械神经中翻涌。
尽管尚不明确这场剧变的根源,但本能般的直觉让他笃定,刚刚那股扭转危局的神秘力量,必然与胸口微微发烫的熵晶石息息相关。
攥紧双拳,他在心底立下誓言: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要拼尽全力守护这块救他于生死边缘的神秘晶体。
5.5 星核淬晶的收集与撤离
在熵晶石释放的共振屏障荡平最后一丝侵蚀能量后,伽马八号星表面的暗紫色云霭如退潮般消散。硝烟散尽时,星核淬晶仍悬浮在他面前,表面的纹路如同活物般缓缓游动。
林轩感受到晶体内部蕴含的磅礴能量,那是足以扭曲时空的力量。他的量子态意识流因过度使用而产生阵阵刺痛,但握着星核淬晶的机械手指却丝毫没有颤抖。
相较于宇宙独一档的熵晶石,星核淬晶虽逊色甚远,但在三级以下宇宙文明的认知与应用体系中,它仍是蕴含着磅礴能量的稀世晶体,足以引发各方势力的激烈争夺。
伽马八号星球星核淬晶呈螺旋嵌套状的晶格结构,其能量密度是伽马星晶体石的3倍,每克释放的能量足以维持小型战舰一周运转,相当于1000吨常规燃料的能量。
看着面前的大量星核淬晶,林轩似乎忘记了身边的潜在危险,而是兴奋地说:“这宝贝,就是给我新心脏准备的‘燃料’!”
林轩顾不上检查其他受损情况,立即启动量子采集器,将泛着幽蓝光芒的星核淬晶源源不断收入机械身躯存储设备。
这些散发着幽蓝光芒的星核淬晶,不仅是此次星际任务成败的关键所在,更是驱动他机械身躯完成跨越式升级的核心能源。
每一块晶体都蕴藏着足以扭曲局部时空的磅礴力量,如同宇宙馈赠的精密燃料,等待着为他的进化之路注入无限可能。
他迅速向在1.3万万公里外伽马五号星上的战舰发出紧急坐标,加密信号在星空中划出一道转瞬即逝的光痕。
等待接应的每分每秒都令人煎熬,林轩背靠布满裂痕的岩壁,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胸前微微发烫的熵晶石。
随着熵晶石释放的金色能量屏障缓缓消散,这枚神秘晶体陷入长达72个标准地球小时的真空期,然后待能量回溯完毕后进入深度休眠期。这个真空期也是与所消耗的能量有直接关系,消耗能量越大,真空期时间自然越长。
在这段设备冷却与能量回溯的真空期内,熵晶石将无法再次启动自保共振机制。
然而此刻,劫后余生的林轩尚未意识到这个致命隐患,全然不知在接下来的三天里,他将失去最强大的守护屏障,不得不独自直面宇宙深处潜藏的致命危机。
而伽马八号星球这个极度危害到林轩意识流安全的能量场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谁也不知道地底深处是否还蛰伏着更致命的威胁。
他屏住呼吸,警惕地扫视着四周,连能量膜细微的嗡鸣都让他神经紧绷,生怕触发任何未知的危机。
5.6 安全返回与升级准备
在接应战舰的严密护航下,林轩如释重负地踏上伽马五号星球的地表。稍作休整后,筹备已久的秘密升级计划便在地下实验室里紧锣密鼓地展开,林轩和Rob1号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每一个精密步骤。
“华夏之智”模拟了上百种能量适配方案,最终确定以超微型可控核聚变装置为核心,搭配伽马八号星球的星核淬晶能量增幅矩阵。
该装置利用量子隧穿效应引发核聚变,而伽马八号星球星核淬晶能稳定能量输出,就像给核聚变反应堆装了个“稳压器”,使能量输出波动降低了80%。
材料方面,林轩将矿石与纳米级引力传导纤维结合,研发出星核淬晶复合装甲。
这种材料内部的能量震荡波能自动修复受损结构,修复速度比传统材料快10倍,同时通过扭曲光线实现多频段隐形。
Rob1号展示样品时,用高能激光照射装甲,表面的裂痕竟在3秒内自动愈合。
5.7 机械身躯的全面升级
地下实验室里,Rob1号团队小心翼翼地拆解林轩的机械身躯。
他们安装引力自适应齿轮,内部螺旋嵌套晶格能根据运动状态自动修正摩擦损耗,使机械运动效率提高了70%;超导轴承采用中子星物质压缩工艺,配合超导约瑟夫森结技术,在微型引力场发生器作用下实现零电阻运转。
“华夏之智”精确计算超微型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植入参数。当装置嵌入时,其表面的量子感应涂层与星核淬晶复合装甲形成能量共振网络,能量传输效率突破98%。
经过数百次调试,装置启动,蓝色能量如液态光流般在机械身躯的超导脉络中涌动。
5.8 新躯体的测试与成果
引力模拟舱内,林轩启动新躯体。
他单手轻松举起十吨重物,手臂关节处的复合装甲泛起流动的银色光纹,将压力均匀分散。
随后,他以每秒100米的速度冲刺,超导轴承实现零延迟转向,在地面划出完美弧线。
模拟实战中,高速粒子束袭来,能量护盾瞬间展开,与攻击能量形成量子共振,将89%的能量反弹出去。
他纵身跃起千米,内置的微型引力场发生器让他在空中灵活转向,量子脉冲武器精准摧毁移动标靶。
“华夏之智”投影出数据:动力输出峰值达到150万牛,较升级前提升三倍;续航时间从原200小时激增至1200小时,能够连续航行50天;反应速度突破毫秒级,对引力场波动的感知精度达到10??G。
看着满目跳动的绿色数据,林轩握紧拳头,机械语音充满豪情:“走!宇宙深处,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