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轩站在基地的核心区域,看着正在忙碌的智能机器人,对Rob1号说道:“Rob1,把铌硒碲超导材料和原子层沉积仪搬过来,咱今儿就给这老伙计来个外科手术!”
手术前,依照每一次升级量子之芯的惯例,林轩先得将量子态意识流小心地从量子之芯中剥离,完整迁移至备用计算机。
在Rob1号的协同辅助下,他全神贯注地操控着实验室里所有机械手臂,对量子之芯展开精密升级作业,每个步骤都经过反复校验,确保核心组件的性能优化万无一失。
实验室里,特制的拓扑超导薄膜平铺在超净台上,在量子级显微镜下,材料表面的马约拉纳零能模像微小的漩涡般流转。
林轩操纵着纳米机械臂,小心翼翼地将薄膜切割成量子比特大小的方块。“得嘞,看我给你拼个乐高!”他嘴里念叨着,机械臂却精准得如同纳米级的绣花针。
可问题来了,新装上的拓扑层和原有量子比特根本“不对付”。耦合效率低得可怜,就像两个互相看不顺眼的搭档。
“这哪成啊!”林轩急得在原地转圈圈,机械关节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Rob1,把量子比特的超导线路图给我调出来,咱重新盘盘这电路!”
整整72小时,实验室里的电子显示屏就没暗过。林轩不断调整线路的几何结构,机械眼一刻不停地扫描着量子态的变化,对其内部的量子线路进行重新设计。
他引入量子纠缠数据传输技术,在微重力的“欧米伽5”小行星上,利用特殊的纳米工具,小心翼翼地调整量子线路的布局。
“量子之芯,咱这次给你整的‘量子纠缠通道’,就好比给数据开了条‘超级高速路’!”林轩一边操作,一边念叨。
通过采用更先进的量子纠错算法,经过无数次的模拟和实验,终于使量子之芯的运算速度能够更快速地处理海量的探测数据,为舰队的后续行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同时,量子之芯还利用量子叠加态特性,实现了多任务并行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成了!就跟胡同里改电路似的,调整调整就通了!”林轩兴奋得拍了下操作台,溅起一串蓝色的电子火花。
当升级版的量子之芯重新植入林轩机械体内并回到工作模式后,指挥舱的电子显示屏瞬间清晰得能照见人影。“检测到量子之芯的运算效率提升217%,抗辐射能力增强1.5倍。”Rob1号的机械臂摆出个胜利的姿势。
“瞧瞧,这不就支棱起来了嘛!”在对量子之芯作出全方位测评并显示正常后,林轩将自己的量子态意识流重新接驳到量子之芯上。
此刻的林轩叉着腰,机械面部的LEd灯组闪着得意的红光,“以后再碰上宇宙射线,咱这量子之芯不得把它们当花生米给嚼咯!”窗外,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光芒透过舷窗,给这台浴火重生的超级电脑镀上了一层神秘的光晕。
舰队武器系统的改进同样充满挑战。林轩为提高高能激光炮的功率和发射频率,对其能量转化和聚焦系统进行了多次改造。
他在实验室里反复测试不同的能量晶体和光学元件组合,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从“贝塔2”行星采集的特殊能量晶体,其内部结构呈蜂窝状量子晶格,能够高效储存和释放能量。
林轩将这种晶体与新型的多层梯度折射率光学透镜相结合,该透镜采用纳米级光子晶体材料,利用光子的量子隧穿效应,实现了激光的高精度聚焦。经过不懈努力,高能激光炮的功率提高了20%,发射频率增加了15%。
同时,还对纳米防护装甲进行改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层能量吸收涂层。这层涂层采用特殊的纳米复合材料,其内部包含无数微型量子电容结构。
当受到攻击时,这些量子电容能够迅速吸收能量,并通过量子态的转换将能量分散到整个装甲系统,进一步提升了防护能力。
另外,作为旗舰级配置,其量子态相位偏移纳米护甲经过深度定制研发。该护甲基于量子隧穿效应原理,通过高频动态调节系统,与来袭射线产生精准共振排斥,构建起高效的能量防御屏障。
可控核聚变动力系统也迎来全面检修升级。林轩发现反应堆的第一壁材料出现了严重的中子辐照损伤,导致材料性能下降。他采用最新的量子点强化技术,指示维修机器人将纳米级量子点注入第一壁材料中。
这些量子点能够捕获中子,通过量子隧穿效应将中子能量转化为电能,既修复了材料损伤,又实现了能量回收。
在燃料循环系统方面,引入了量子催化技术。通过在核聚变反应中加入特殊的量子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使核聚变反应更加稳定高效。
同时,对氦-3燃料的储存和输送系统进行了优化,采用量子态压缩技术,将燃料压缩至更高密度,提高了燃料储存效率。
9.5 星系内的广泛探寻
地球历2505年,焕然一新的舰队再次踏上探索之旅。以半人马座阿尔法A星为中心,按照精心设定的扇形路线,对星系内各个角落展开更为细致的探测。
“这次,我们一定要有所收获。咱就不信了,这偌大的星系还找不着点‘文明线索’!”林轩坐在旗舰的指挥椅上,眼神坚定地看着前方,通过电子显示屏向舰队传达着决心。
每抵达一颗星球,多架探测器便如离弦之箭般飞出,对星球进行全方位扫描。
这些探测器配备了高分辨率的光学镜头、精准的光谱分析仪和地质雷达等设备,不仅能对星球表面进行详细探测,还能深入到星球内部,通过分析星球的地质结构、化学成分和磁场分布,寻找生命存在的蛛丝马迹。
探测器采用量子隧穿成像技术,能够穿透厚厚的岩层,获取星球内部的详细信息。
在探索“德尔塔7”行星时,舰队遭遇了诡异的“粒子雾霭”现象。这团由暗物质与反物质粒子混合而成的雾状物质,不断侵蚀着飞船的传感器系统。
量子之芯迅速启动“量子态隔离协议”,将所有电子设备切换到量子叠加态运行模式,利用波函数坍缩原理避开干扰。
林轩盯着电子显示屏上扭曲的图像骂道:“好家伙,这雾里指不定藏着啥‘宇宙老千’呢!Rob1号,把引力波探测器功率拉满,给我来个‘透心凉’式扫描!”
在半人马座阿尔法b星附近,一场持续数月的巨型太阳风暴突然爆发。风暴释放出的能量比太阳系中最强烈的太阳风暴还要强大数百倍,产生的高能粒子流如同汹涌的海浪,以极高的速度冲击着周围的空间。
“警报!高能粒子流即将抵达,强度超过护甲承受阈值!”Rob1号发出警报。林轩果断下令:“启动量子态相位偏移护盾,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分散能量!”
舰队迅速启动所有防护系统,旗舰的量子态相位偏移纳米护甲表面泛起层层叠叠的紫色光晕,将粒子流切割成无数细小的能量束。其余的战舰也做好各种应急准备。
即便如此,仍有部分高能粒子突破防线,导致3号科研舰的量子计算机出现比特翻转错误。
量子之芯立即调用冗余量子比特阵列,通过量子隐形传态技术完成数据修复。
在一颗名为“伽马4”的行星上,林轩发现一座高达数千米的巨型火山。火山口不断喷发出炽热的岩浆和有毒气体,岩浆如奔腾的河流般从火山口流出,沿着山坡向下流淌,所到之处一切都被融化。
火山周围的地面布满巨大的裂缝,不时有浓烟从裂缝中冒出,仿佛是来自地狱的咆哮。林轩指挥探测器利用中微子探测技术,对火山进行详细研究。“量子之芯,分析火山内部结构。”
量子之芯快速运算后得出:“火山内部存在量子晶体结构,能量传输方式涉及量子隧穿效应。”林轩眼睛一亮,“好家伙,这火山底下说不定藏着个‘量子能源库’!”
随即下令启动深层钻探程序,特制的量子震荡钻头以每秒百万次的频率冲击岩层,利用量子共振原理瓦解岩石结构。
随着探索的深入,舰队几乎横穿了整个半人马阿尔法星系,逐渐接近星系的边缘地带。
这里的空间扭曲得如同万花筒,暗物质晕如同幽灵般在虚空中游荡,不时干扰着飞船的导航系统。
林轩神经都紧绷着,机械眼红光频闪:“量子之芯,全功率启动引力波探测器,Rob1号,把武器系统调到‘一级战备’。
所有飞船开启纳米技术防御模式,咱倒要看看,这星系边缘藏着啥‘妖魔鬼怪’!”紧张的气氛在舰队中蔓延,一场未知的冒险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