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靠近太阳系边缘
可控核聚变动力系统持续稳定运转,经过漫长的10年孤独航行,在地球历2359年,银白色的舰队终于逐渐靠近太阳系边缘。
此时,太阳的光辉如同将熄的烛火,只能勉强照亮舰队前行的道路,周围的环境愈发寂静和寒冷,宇宙射线强度比内太阳系高出数十倍,紊乱的磁场如同无形的巨网,随时可能对舰队造成影响。
“终于靠近太阳系边缘了,这里充满了未知的危险。”林轩站在旗舰“华夏号”的指挥舱内,机械眼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太空环境,电子语音传出,“Rob1号,加强探测器的功率,开启全频段扫描,密切关注周围的一切动静。咱可得把这地界摸清楚咯!”
“探测器功率已加强至150%,全频段扫描已开启。采用量子纠缠原理的信号接收模块,可实时捕捉半径10天文单位内的任何能量波动。”Rob1号回应道。
这片太阳系边缘地带,主要包括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柯伊伯带中充满了各种神秘的天体,它们在黑暗中默默运行,轨道复杂多变。奥尔特云则像一个巨大的球形外壳,包裹着整个太阳系,是无数彗星的发源地,那里的环境极端复杂,温度低至接近绝对零度,任何普通物质都会被冻结成坚硬的固态。
“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是我们离开太阳系的第一道考验。”林轩低声自语,机械手指在量子触控面板上快速滑动,“量子之芯,启动引力场实时演算模型,结合探测器数据,提前预判天体运行轨迹。咱们得把这‘雷区’的路给探明白喽!”
“模型已启动,基于海量历史数据与实时探测信息,可提前72小时预测天体运动趋势。”量子之芯从林轩机械胸腔内的集成芯片传出回应。
舰队在寂静而危险的太空中继续前行,可控核聚变引擎喷射出幽蓝的等离子火焰,推动着舰船在宇宙中缓缓移动。
舰桥内,只有设备运转的电流声和探测器轻微的嗡鸣。林轩独自伫立在全景观测窗前,机械眼凝视着深邃的黑暗,那里仿佛隐藏着无数未知的秘密和危险。
“量子之芯,分析当前宇宙射线强度对舰体材料的侵蚀速率。”林轩突然开口。
“当前宇宙射线强度下,纳米防护装甲表面原子剥离速率为每秒0.03纳米,预计可维持完整防护状态198小时。建议尽快通过危险区域。”量子之芯的回应精准到小数点后两位。
林轩微微点头,机械手臂交叉在胸前:“加快推进功率20%,各舰保持紧密阵型。这鬼地方可不是久留之地,咱得麻利儿的!”
3.2柯伊伯带的危险
柯伊伯带是一个充满神秘与未知危险的环形区域,从海王星轨道向外延伸,宽度大约从30天文单位到50天文单位。这里布满了密密麻麻、形态各异的小行星和矮行星。
有的小行星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在微弱的阳光反射下,呈现出淡蓝色或白色,如同一个个冰冷的水晶球;而另一些则是由岩石和金属组成,表面坑坑洼洼,呈现出灰黑色,仿佛是宇宙中被遗忘的陨石城堡。冥王星便是其中最着名的一颗,它孤独地在这片星海中运行,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注意,前方发现大量小行星,调整舰队阵型,保持安全距离。”林轩紧紧盯着屏幕上的小行星分布图像,双手熟练地操作着控制台,“量子之芯,计算小行星的轨道和引力影响,规划最佳航线。咱可别一头撞上这些‘铁疙瘩’!”
“正在利用引力波探测技术与光谱分析系统,对387个天体进行实时监测,已规划出初步航线。但需注意,部分小行星表面存在未知物质,可能对探测器产生干扰。”量子之芯回应道。
舰队小心翼翼地在柯伊伯带中穿梭,依靠量子之芯精确计算每一个天体的轨道和引力影响,不断调整着航行方向,保持着紧密的队形。
然而,柯伊伯带中的一些小行星表面存在着奇特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受到宇宙射线的激发时,会释放出强烈的x频段辐射,给舰队的探测器和设备带来了严重干扰。
“检测到异常辐射,部分探测器信号中断!采用量子隧穿效应的信号传输线路出现数据丢失!”量子之芯发出警报。
“为保障数据传输稳定性,要采取双管齐下策略:一方面,在探测器端部署智能频谱感知系统,实时扫描环境电磁信号,通过AI算法动态分析干扰频段特征,自动切换至低干扰信道,并结合跳频扩频技术增强抗干扰能力;”
“另一方面,构建蜂窝网络与自组网的双链路冗余体系,正常情况下依靠覆盖广泛的蜂窝网络传输数据,一旦进入信号盲区或遭遇网络拥塞,自组网模块将自动启用,通过多节点中继形成备用数据通道,确保数据传输不间断。量子之芯,分析辐射源的特性,找出应对方法。”林轩迅速做出反应,机械眼快速闪烁着分析数据。
3.3小行星的撞击危机
林轩全神贯注地操控着旗舰在柯伊伯带中穿梭,机械眼时刻关注着周围天体的动向。突然,监测系统发出尖锐的警报声,仿佛是一声刺耳的尖叫,打破了舰桥内的紧张寂静。
“发现一颗直径约100米的小行星高速逼近!相对速度每秒25公里,预计撞击时间30秒!”Rob1号急促地汇报,声音中带着机械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