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5章 ) 基地的寂静挽歌(1 / 2)

5.1 希望崩塌

陈博士离世的消息,宛如一颗当量巨大的核弹,在秘密基地里毫无预兆地猛烈爆炸。

恐惧与绝望仿若汹涌澎湃、决堤而出的洪水,以摧枯拉朽之势瞬间将整个基地彻底吞噬。

此刻,太阳表面的黑斑如癌细胞般疯狂扩散,将天空染成一片血色熔炉。电离层监测屏上的红色警报此起彼伏,如同末日的丧钟在不断敲响。

在这末日阴影犹如厚重乌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的危急时刻,陈博士曾是众人心中那熠熠生辉、照亮前路的希望灯塔,引领大家在黑暗无边的未知中艰难摸索、奋勇前行。

可如今,这束最为关键的希望之光,却毫无征兆地骤然熄灭,徒留无尽浓稠、令人窒息的黑暗与深深的迷茫,将众人紧紧包裹。

当天,基地核心区域仿佛在一夜之间沦为一座令人压抑到极致的无形牢笼。通风管道里漏下的冷风卷着电子元件的焦糊味,吹得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在地上沙沙乱窜。

科研人员们好似受到极度惊吓的惊弓之鸟,神色惊惶、脚步慌乱地围聚一处。每个人的面庞之上,都被焦虑与无助的阴云所笼罩,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恐惧与迷茫。

四周,曾经闪耀着人类智慧光芒、被寄予无限厚望的各类高端精密科研设备,如今在末日的绝望氛围与陈博士离世的沉重打击下,显得如此黯淡无光、毫无用处。

设备上幽蓝的指示灯,此时也变得有气无力,一闪一灭间,恰似在发出无声且悲戚的哀鸣,悠悠诉说着对往昔忙碌充实科研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当下绝境深深的无奈与不甘。

5.2 情绪决堤

“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一名年轻的科研人员,再也无法压抑内心如火山般汹涌喷发的恐惧与绝望,率先声嘶力竭地仰天怒吼。

他的身躯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声音中带着浓重的哭腔,仿佛这些天在末日阴影下积压的所有压力,都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彻底爆发出来。“陈博士一走,我们根本没有能力搞定戴森结构体这个超级麻烦。这些天我们没日没夜,像苦行僧一样熬着,费尽心思地搞研究,可最终得到了什么?太阳的状况愈发糟糕,辐射异常现象愈发严重,地球的气候也彻底陷入混乱,暴雨倾盆、干旱肆虐、飓风呼啸,到处都是一片末日惨象。咱们这点微薄的研究成果,在这灭顶之灾面前,不过是沧海一粟,根本不值一提!”

他的话语,就像一道导火索,精准无误地点燃了众人内心那桶积压已久的情绪火药。

“没错!”另一个急切且充满绝望的声音紧跟其后响起。

发声者是一位资深研究员,他面容憔悴,满脸写满了疲惫,深陷的眼眶仿佛两个深邃的黑洞,诉说着这段时间的心力交瘁。“这基地如今就是一个等死的绝境!每天对着这些毫无温度、冰冷的研究数据,绞尽脑汁,却始终找不到任何实质性的解决办法。再继续待下去,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末日如恶魔般一步步逼近,甚至连与家人见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

众人纷纷随声附和,焦虑与恐惧如同传播迅猛的烈性传染病,在人群之中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开来。

大家的眼神里,往日投身科研时的坚定信念与执着追求早已消失殆尽,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对未知灾难深深的恐惧,以及对家人无尽的牵挂与思念。

他们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末日来临的恐怖场景,仿佛亲眼看到家人在灾难中孤立无援、绝望无助的模样,内心那道原本就已摇摇欲坠的防线,在这一刻彻底崩塌。

有人愤怒至极,猛地捶打着桌子,桌面被震得嗡嗡作响,桌上的文件和文具也被震得跟着不停跳动。“我们拼了命地搞研究,付出了如此之多,可结果呢?什么都改变不了!还不如趁现在,赶紧回家,至少能和家人一起面对这一切,就算死,也能死得安心!”

“对,在这里,我们纯粹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还不如回去和家人团聚!”又有人扯着嗓子高声喊道,声音里饱含着无尽的无奈与悲凉,仿佛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叹息。

此时,扎着马尾的女研究员突然崩溃大哭,防护手套里渗出的化学试剂在金属台面上腐蚀出滋滋作响的小洞。

她哭喊道:“上个月陈老师还说‘希望是量子态,坍缩前永远存在可能性’,现在他人呢?”她的话像根钢针扎进众人心里,有人默默摘下工牌塞进衣兜,有人开始疯狂删除电脑里的研究数据。

警报声突然尖锐升级,中央控制系统的机械音无情播报:“检测到太阳耀斑爆发,预计12分钟后抵达地球。”人群瞬间炸开锅,有人打翻了液氮罐,白雾中传来慌乱的尖叫。

5.3 孤独的坚守者

在一片慌乱无序、被绝望彻底笼罩的撤离潮中,Rob1号却如同一座巍峨耸立、坚定不移的山峰,依旧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之上。

它静静矗立在基地的能源供应室里,高大、坚实的金属身躯宛如一座沉默无言的雕像,散发着令人安心的力量。

它的电子眼闪烁着稳定而柔和的光芒,那光芒就像夜空中恒定的北极星,时刻密切监测着能源设备的运行状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异常。

尽管周围同事们脚步匆忙、神色慌张,匆忙撤离的脚步声与焦急的呼喊声不绝于耳,如潮水般不断涌来,它却始终没有丝毫动摇,仿佛时间在它身上已经失去了意义,坚守岗位就是它此生唯一的使命。

Rob1号,作为基地里独一无二的非人类成员,其诞生历程可谓是一段充满创新探索与艰难挑战的非凡传奇。

那是在陈博士团队全力投身于前沿科技研究的关键转型时期,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面临着日益复杂、艰巨的科研任务,再加上极端恶劣的末日研究环境,传统的人力与设备渐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科研需求,团队仿佛陷入了一个难以突破的困境泥沼。

为了打破这一僵局,突破眼前的重重困难,陈博士脑海中萌生出一个大胆而富有前瞻性的设想——研发一款新型智能机器人。

他期望这款机器人能够成为团队的得力助手,协助完成高难度的科研操作,灵活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状况,甚至在某些极度危险、人类难以涉足的极端情况下,能够挺身而出,替代人类执行危险任务,为科研工作保驾护航。

研发工作刚一开始,团队便遭遇了一系列棘手难题。

首先便是人工智能算法的设计,这需要构建一套极其复杂的程序系统,让机器人不仅能够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还具备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快速精准的决策能力,使其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迅速做出正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