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人造天体的惊现
地球历2615年,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林轩和他处于一级宇宙文明初级阶段的舰队已在探索征程上漂泊许久。
这天,舰队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边缘,距半人马座阿尔法c星约5000万公里。这片看似平静的宇宙空间,实则暗藏无数未知奥秘。
旗舰搭载的基于广义相对论引力波探测原理的导航系统,正以每秒100次的频率扫描周围空间;由128个量子比特阵列构成的多层量子护盾,在微弱的宇宙辐射下泛起细密涟漪,将高能粒子撞击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
“真不知道在这片陌生的星系里,我们还会遇到什么……”林轩独自坐在旗舰指挥舱内,机械眼望向浩瀚星空,电子语音带着特有的金属颤音,“说不定能捡着啥外星宝贝,也兴许碰着宇宙‘碰瓷儿’的。”他的机械手指无意识地在控制台上敲出火星,量子态意识流在量子之芯里如乱码般快速闪烁。
就在这时,旗舰上基于量子纠缠原理的引力波探测器和中微子监测阵列同时发出尖锐警报,红蓝警示灯在舱内疯狂旋转。
“检测到异常能量波动!检测到异常能量波动!频率偏离宇宙背景噪声237赫兹,中微子通量出现周期性脉冲!”清脆的电子提示音回荡在舱内,量子之芯的运算负荷瞬间飙升至92%。
林轩猛地坐直身体,机械颈关节发出“咔嗒”脆响,眼神瞬间变得锐利:“量子之芯,立刻分析这股能量波动!别磨叽,给我上硬菜!”
他的量子态意识流如沸腾的数据流,疯狂调取基于天体运行规律建立的星系演化预测模型和过往探测数据。
量子之芯的全息投影瞬间展开,数百万行代码瀑布般倾泻而下:“波动源距离12.7万公里,正在以0.03倍光速接近。光谱分析显示,其表面材料反射率超出已知物质标准47%,能量特征符合一级宇宙文明阶段科技水平的能量辐射模式,与我们现有技术的能量特征存在32%相似度。”
“Rob1号,立刻将探测器的所有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我要知道这个不明物体的详细信息!连它祖宗十八代都给我扒出来!”林轩对着通讯器急切地喊道,机械手掌重重拍在采用512位量子密钥加密的战术面板上,震得显示屏泛起涟漪。
“收到,指挥官,正在整合数据。启动引力波雷达三维建模,中微子成像系统进入超分辨率模式。”Rob1号那沉稳的机械音从通讯器中传出,舰体下方的引力波天线阵列开始高频震颤,在虚空中编织出细密的探测网络。
随着舰队缓缓靠近,量子之芯构建的全息影像逐渐清晰。眼前是个直径约200米的不规则碟状人造天体,表面镶嵌着数以万计的菱形晶体。
这些晶体以斐波那契数列的节奏吞吐光芒,每个晶体都是基于量子物理基础应用原理的微型能量转化装置,通过精确控制微观粒子态,将宇宙辐射能转化为电能。“这……这难道是外星文明的产物?”林轩的电子语音出现0.3秒的卡顿,机械手指在空中划出能量场的轮廓,“嘿!这晶体摆弄能量的路数,和咱一级宇宙文明阶段的量子能量转化技术有点像啊!”他的量子态意识流疯狂调取数据库,对比分析这些晶体与自身掌握技术的异同。
天体周围环绕着一圈半透明的能量场,如同倒扣的量子泡泡。量子之芯的频谱分析仪显示,能量场中存在类似舰队可控核聚变装置的能量波动模式,其电磁信号频率在10^-15到10^23赫兹间非线性跳变,强度波动呈现出规律的数学特征。
经过72次量子退火算法迭代,量子之芯终于解析出部分原理:能量场基于卡西米尔效应构建,其能量密度是舰队能源的1.8倍,符合一级宇宙文明阶段能源技术的发展水平。但关键的能量约束机制,采用了更为先进的量子态屏障技术。
“好家伙!原来是同级别的‘选手’!不过这能量场的玩法,明显比咱高明!”林轩的机械臂无意识地转动着,“咱们的引力波导航和人家一比,还是差着火候!”他的量子态意识流中,求知的代码快速运转,在量子之芯里构建着新的研究方向。
11.2捕获与解析
林轩深知这个发现的重要性,立即启动“捕星者”计划。他的量子态意识流同时操控舰队调整阵型,将旗舰调整为牵引模式。
“Rob1号,把太空机械臂捕获装置预热到临界态,给我来个瓮中捉鳖!”
机械臂捕获装置由12组高强度、轻量化合金打造的太空机械臂组成,每组机械臂拥有7个高自由度关节,表面覆盖着拓扑量子材料以减少太空环境中的能量损耗。
机械臂末端配备可替换的多功能武器模块,包括能够切开复合装甲的分子振动切割刀具、释放万伏电压的电击器,以及采用仿生学设计的抓取爪——其内部集成了微型可控核聚变供能单元,可产生强大的抓握力场。
一艘装备太空捕获装置的小型战舰缓缓脱离编队。其舰体采用10厘米厚复合装甲,能够抵御高能粒子束和小型陨石的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