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40章 ) 全面武装的崛起(2 / 2)

当第一颗卫星制造完成后,林轩盯着发射倒计时,指令光束微微颤抖:“成败在此一举,可千万别掉链子!”

随着量子之芯发出指令,电磁弹射装置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但卫星入轨后,姿态调整出现偏差,通信信号时断时续。

“咋回事?这卫星比刚学走路的娃娃还不稳当!” 林轩急得光束在卫星状态监测界面来回穿梭。

量子之芯迅速分析数据:“姿态控制系统的陀螺仪存在误差,通信天线受木星辐射干扰。”

“启动备用校正程序,给天线加装辐射屏蔽罩!” 在经过七次轨道修正和参数调整后,卫星终于稳定运行。

随后的三个月里,共计 24 颗卫星被成功发射并组网。这些卫星分布在不同的轨道平面上,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导航网络。卫星之间通过量子密钥加密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交互,确保信息的安全与准确。

材料与防护方面,卫星外壳采用了多层复合防护材料。最外层是耐高温、耐辐射的纳米陶瓷材料,能够抵御太空辐射和流星体撞击;中间层是轻质高强度的碳纤维材料,保证结构强度;内层则是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金属材料,防止电子设备受到电磁干扰。

经过紧张的研发和制造,新型太空导弹与导航系统进入联合测试阶段。在模拟太空环境的试验场中,导弹进行了一系列严格测试。

推进系统测试中,导弹在无重力环境下,通过离子推进系统实现了快速启动、加速和减速,并且能够在不同方向上灵活转向,机动性远超传统导弹。

“这机动性,太出色了!” 林轩看着测试画面,兴奋地说道,脸上洋溢着喜悦。

导航与制导测试中,设置了多个高速移动的模拟目标,导弹利用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精确位置信息和人工智能算法,迅速锁定目标,并在复杂的太空引力场干扰下,准确命中目标,命中率达到 95% 以上。

在实战模拟测试中,模拟进行各种规避动作和电磁干扰,新型太空导弹成功突破干扰,精准击中目标,展现出强大的实战能力。

“这款太空导弹将成为我们在宇宙中的有力武器。” 林轩看着测试报告,对未来充满信心,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有了它,我们在宇宙中的话语权又增加了几分。”

3.4 多元武器的研发

微波武器研发成功极具威慑力。

“电子战这块咱还缺把‘杀手锏’!” 林轩的指令光束扫过被伽马射线暴瘫痪的基地电子设备, 他的量子态意识流飞速检索着微波武器理论,“就用高功率微波给他们‘洗脑’!”

微波武器实验室里,行波管放大器发出震耳欲聋的嗡鸣。林轩盯着微波功率曲线的剧烈波动,光束焦躁地跳动:“这功率稳定性比过山车还刺激!”

量子之芯立即报警:“磁控管阴极材料在高温下出现电子发射不均。”“换!用石墨烯 - 超导铌合金做阴极!” 林轩的指令带着破局的狠劲,“要是搞不定,以后只能跟敌人拼冷兵器!”

天线系统的研发同样困难重重。当模拟在强电磁环境下发射时,微波束的指向精度误差超过 10 度。

“这哪是定向攻击,根本就是‘瞎扫射’!” 林轩的光束在电磁场分布图上疯狂标注,“给天线加上自适应相位阵列,让它自己‘矫正姿势’!”

最终完成的微波武器堪称电子设备的噩梦。新型行波管将微波功率提升至 10 吉瓦,而自适应相控阵天线能在毫秒级时间内锁定多个目标。

在测试中,模拟敌方航天器的电子系统在微波照射下,芯片温度瞬间飙升至 500c,所有电路元件化为青烟。“以后敌人的飞船敢靠近,就让他们尝尝‘电子烤肉’的滋味!”

动能拦截器的出炉具备更好的守护力。

“光有矛不够,还得有面‘铁盾’!” 林轩的指令光束在太空防御蓝图上重重划过,“上次小行星擦着基地飞过,要是有拦截器...” 他的量子态意识流中闪过那次惊心动魄的避险行动,“这次得让威胁有来无回!”

动能拦截器实验室里,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试车台震得地面嗡嗡作响。林轩盯着比冲数据,光束凝成不满的箭头:“这推力咋跟‘挤牙膏’似的?”

量子之芯立即报告:“推进剂燃速不稳定,氧化剂混合比存在偏差。”“重新配比!把液氧换成新型富氧材料!”

探测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与光学成像相结合的方式。合成孔径雷达能够在各种天气和光照条件下,对目标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即使在黑暗的宇宙空间中也能准确发现目标。

光学成像系统则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拦截器精确锁定目标的关键部位。同时,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将两种探测手段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提高了对目标的识别和跟踪精度。

借助卫星导航系统,动能拦截器能更精准地计算拦截轨道,在 100 万公里外锁定直径 10 厘米的目标,高比冲火箭发动机可在 30 秒内将拦截器加速至第二宇宙速度。

在实战模拟中,面对以每秒 10 公里高速袭来的模拟导弹,拦截器如离弦之箭精准撞击,强大的动能将目标撕成齑粉。“以后再有不长眼的威胁,就让拦截器给它们‘当头一棒’!”

太空机械臂武器拥有不错的奇袭作用。

“近身肉搏咱也得有‘家伙事儿’!” 林轩的指令光束在太空作战模拟画面上划过,“这次得让机械臂变成‘太空刺客’!”

太空机械臂实验室里,高强度合金臂在零重力环境下灵活舞动。林轩盯着机械臂的抓取精度,光束凝成不满的波浪线:“这误差比醉汉拿筷子还大!”

量子之芯立即回应:“关节处的谐波减速器存在齿隙误差。”

“改!用磁流变液关节替换!” 林轩的指令带着精益求精的执着,“要是抓不准,近战就成‘挠痒痒’了!”

武器模块的适配更是困难重重。当测试电击器时,强电场干扰导致机械臂控制系统短暂失灵。

“这电击器咋还‘反噬’自己人?” 林轩的光束在电磁兼容测试报告上疯狂跳动,“给控制系统加上超导屏蔽层,让它‘百毒不侵’!” 他的量子态意识流中闪过过去因武器故障,导致智能机器人受伤的画面,“武器不能伤自己人!”

最终完成的太空机械臂武器系统堪称近战神器。多关节设计使其具备 12 个自由度,而力反馈系统能让操作者感受到 0.1 牛顿的细微受力变化。

借助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精确位置信息,机械臂在模拟登舰作战中,如灵蛇般缠绕住敌方航天器,切割刀具轻松切开舱壁,电击器瞬间瘫痪内部系统,抓取爪则精准捕获关键设备。

“以后敌人敢近身,就让机械臂给他们‘温柔按摩’!” 林轩的光束在空中划出诡异的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