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媳妇儿,院子里那么多野柿子,是拿来做什么的?”一位婶子一脸期待,开口询问。
听到声音,杭英转头看过去,竟然是徐家旁支的一个媳妇子,按辈分她应该喊一声婶子,这次逃荒过来,她的丈夫和儿女也一起过来了,想来以后要在青县安家了,对于这样的族人,徐梦然自然没办法放手。
杭英露出柔和的表情,解释道:“野柿子是用来做脆柿子的,等下胡婶子可以去外面看看,县衙里帮忙收购野柿子,一文钱两个,只要山上的野柿子不变软,都会收。
青县百姓还可以从咱们这里拿脆柿子去周围的昌县和延县县城去售卖,从咱们这里拿脆柿子是七文钱两个,售卖的话最低价五文一个。”
一开始胡婶子听到野柿子竟然能卖钱,还一文钱两个,现在赚钱多不容易,脆柿子更贵,竟然能卖到五文钱一个,普通百姓家里的五文钱可以买二斤粗粮,可以吃好几天了。
“我,我们也可以去山上摘野柿子来卖吗?”另一个婶子听完之后,眼巴巴的盯着杭英,他们逃荒过来,今后的生活还没着落,自然想靠自己的能力赚些银钱。
“胡婶子,你们刚过来,天还下着雨,我让人去买棉布和棉花,婶子们先帮忙做些被褥和衣物大家用着,明儿天晴了再去山上采摘野柿子拿来卖吧,还有咱们要建作坊,叔伯们和兄弟们也可以去那里做工,到时也能赚到银钱。”杭英并没拒绝,反而给众人做了解释。
现在这些人还没安顿下来,很多事和生活都没确定下来,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事情也要一步一步来。
听杭英说的事情很有章程,不像是说大话,胡婶子眼神中充满希望,笑道:“这样好,我们赚了银子,还可以在青县买宅子,可以留在青县了。”
“是啊。”
“我们要感谢四郎和四郎媳妇儿,都是他们,我们才会慢慢变好的。”
“对,以后绝对不能辜负了四郎两口子。”
“……“
正聊着的几人,小厮跑过来对杭英行礼道:“娘子,棉布和棉花都买回来了,严嬷嬷安排小的过来问问,该如何处置。”
“好,我知道了。”众人都吃完饭,杭英知道该让这些人做活儿了,于是起身微笑道:“婶子和嫂子们都跟我来吧,咱们争取今天把活计赶工出来。”
“走走,咱们过去看看。”胡婶子一脸笑意,招呼着众人去后院瞧瞧。
这时候雨已经停了,景婶子、陈娘子等人已经来上工,余师爷也去空地上收野柿子,徐家三兄弟和一起来的村民都凑过去看热闹,想看看收购野柿子的情况,若真能卖铜板子,下午他们也去山上摘野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