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分宾主落座。
李鸿章放下茶盏,开门见山:\"周军门,淮军初创,急需军饷。曾老师已下令湖南调拨,不知为何迟迟不见动静?\"
周宽世早有准备,从容道:\"李大人有所不知,湖南连年征战,民生凋敝,库银实在紧张。本提督已向曾大帅说明情况,还望李大人体谅。\"
李鸿章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换上笑容:\"周军门,剿灭长毛乃朝廷大事。淮军若能早日成军,与湘军并肩作战,必能早日平定叛乱。区区四万两银子,对湖南来说不过九牛一毛...\"
\"李大人此言差矣。\"周宽世打断道,\"湖南百姓为支援湘军已经倾其所有,实在无力再负担淮军粮饷。况且...\"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李鸿章一眼,\"李大人初掌兵权,恐怕还需要时间熟悉军务。\"
这话直戳李鸿章痛处,他在湘军幕府多年,却从未独立领兵作战。李鸿章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周军门这是质疑李某的能力?\"
周宽世不慌不忙:\"不敢。只是军饷一事,实在无能为力。\"
厅内气氛骤然紧张。李鸿章眯起眼睛,语气转冷:\"周军门,抗命不遵,可是大罪。\"
\"李大人言重了。\"周宽世毫不退让,\"本提督一切以湖南百姓生计为重。若朝廷怪罪,周某一力承担。\"
两人目光交锋,火花四溅。
良久,李鸿章忽然大笑:\"好!好一个爱民如子的周军门!\"。
他站起身,掸了掸衣袍,\"既如此,李某告辞。只望周军门日后不要后悔今日决定。\"
周宽世也起身相送:\"李大人慢走。湖南山高路远,还望一路小心。\"
李鸿章深深看了周宽世一眼,转身大步离去。
周宽世望着他的背影,知道今日已与这位未来权臣结下梁子,但为了阻止历史上的悲剧重演,他别无选择。
当夜,周宽世在书房翻阅兵书,周铁柱匆匆进来:\"大人,不好了!李大人离开后,在城中四处散布谣言,说您拥兵自重,不遵曾大帅军令!\"
周宽世冷笑:\"果然如此。\"他放下书卷,\"他还说什么了?\"
周铁柱犹豫道:\"还说您看不起他这个翰林出身的文官,故意刁难淮军...\"
\"无耻!\"周宽世拍案而起,\"明明是他李鸿章无能,在湘军多年毫无建树,如今靠着曾大帅的关系另立门户,还想吸湖南的血!\"
周铁柱忧心忡忡:\"大人,李大人毕竟是曾大帅的心腹,若他在大帅面前进谗言...\"
\"无妨。\"周宽世冷静下来,\"我在湘军多年,战功赫赫,曾大帅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怪罪于我。\"他走到窗前,望着漆黑的夜空,\"只是...这个李鸿章睚眦必报,今日结怨,他日必会报复。\"
周铁柱不解:\"大人为何如此忌惮李大人?他不过是个新晋将领...\"
周宽世没有回答。他心中清楚,按照历史走向,李鸿章将来会成为左右朝局的权臣。
但现在,历史已经因他的干预而改变,淮军得不到湖南的军饷,发展必然受阻。
\"传令下去,\"周宽世转身命令,\"加强城防,严密监视可疑人员。特别是与李鸿章有关的人,一律严加盘查!\"
\"是!\"周铁柱领命而去。
周宽世独自站在书房中,手指轻叩桌面。他知道,与李鸿章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这位未来权臣绝不会善罢甘休,而他必须未雨绸缪,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做好准备。
窗外,春雨又起,淅淅沥沥地打在屋檐上,如同命运无声的警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