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迎奉天子(1 / 2)

是夜,夜色如墨,长安城内火光冲天。

李傕和郭汜再次率领众人展开混战,整个长安城内陷入一片混乱。

早已决定东逃的刘协,匆忙脱下龙袍,换上普通士兵的装束。

在董承和数十名亲卫的严密保护下,他悄悄从偏门离开了皇宫。皇室女眷则扮作民妇,混在宫女队伍之中,神色紧张又忐忑。

众人借着夜色的掩护,穿过一条条残破的街道。终于,他们抵达了北门。

城门处,杨奉早已率军等候多时,见到刘协,他单膝跪地,高声喊道:“陛下!”

随后急切地说道,“李傕郭汜自相残杀,无暇顾及我们,这是我们唯一离开的机会。”

刘协翻身上马,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寥寥无几的随从。

“传朕旨意,能跟上者随朕东行,其余……各自逃命去吧。”

此言一出,百官中顿时哭声一片,有人痛哭失声,有人跪地叩首。最终,只有不到百人决定跟随献帝东迁。

马蹄声在黑夜中格外清晰,众人星夜兼程。终于,他们来到了渭水河畔。

然而,就在渡河之际,后方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杨奉脸色瞬间大变,大喊道:“不好!追兵来了!”

刘协回头望去,只见远处火把如长龙般迅速逼近,心中一紧。

“加快速度!”董承也大声呼喊着。

渡船刚刚离岸,箭矢便如雨点般射来。

侍中邓渊毫不犹豫地挡在刘协身前,不幸中箭落水。

刘协下意识地想要伸手去拉,却被董承死死按住。

“陛下不可!船会翻的!”

刘协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悲痛与无奈,却无能为力。

渡过渭水后,队伍不敢停歇,连夜向东疾行。

天亮时分,他们已远离长安数十里。

短暂休整片刻后,又继续踏上东行之路。

沿途所见,皆是战乱留下的疮痍。村庄被焚毁,只剩下残垣断壁;田地荒芜,杂草丛生;饿殍遍野,一片死寂。

刘协每看到一处惨状,便命人停下,亲自为死难者掩埋。

“陛下,这样会耽误行程。”杨奉焦急地劝道。

刘协却坚持己见:“朕为天子,不能救民于水火,已是罪过。若连为他们收殓都做不到,还有何面目面对列祖列宗?”

杨奉无言以对,只得命士兵协助。

五日后,队伍抵达潼关。

刘协勒住马缰,望着这座扼守关中的雄关,眉头紧锁。

“陛下,潼关守将乃李傕部将段煨。”杨奉驱马靠近,低声道,“此人贪财好利,或可用钱财疏通。”

刘协转头看向负责掌管财物的少府耿纪:“府库还有多少金银?”

耿纪面露难色,犹豫片刻后说道:“自长安出奔时,臣只带出了宫中部分细软。沿途赈济灾民、犒赏将士,如今……”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只剩金二十斤,银三百两了。”

最终,队伍交出了全部金银才得以过关。

刘协笑不出来,他望着前方蜿蜒的山路,心中清楚,更艰难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此后,队伍风餐露宿,衣食无着。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日。到第四天,队伍彻底断粮了,众人只能依靠吃野果度日,不断有人因饥饿和疲惫倒下。

快到弘农的时候,一行人所剩无几,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变得像流民乞丐一样。

刘协望着不远处的弘农城,心中满是期待——靖侯王镜答应会在弘农接应,马上就要到了!

然而命运似乎有意捉弄。

就在距离弘农还有二十里的地方,他们遭遇了一伙流寇。

“保护陛下!”杨奉大喊一声,率领残兵冲向流寇。

刘协被董承拉到一棵大树后躲避。他眼睁睁看着又一批忠勇之士倒下,心中如刀绞般疼痛。

忽然,一支流箭朝他射来。

刘协看着那支越来越近的箭矢,心想自己就要命丧在此了吗?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又一支白羽箭破空而来。

刘协只觉耳畔掠过一道凌厉的风声,随即“铮”的一声脆响,那支直取他咽喉的箭矢竟在半空中断为两截。

他愕然抬头,只见那支白羽箭深深钉入身后的树干,尾羽仍在剧烈震颤,发出细微的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