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慈母寿诞(1 / 2)

这些时日,王镜被领地内大小事务缠身,实在抽不出多少时间关心寿宴的准备情况。好在有大乔小乔操持,从宴会场地的布置陈设,到宾客名单的拟定与邀请,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王镜十分放心。

很快,便到了寿宴这日。

冬月十二,寒风卷着细雪掠过檐角,朱漆府门前的石狮披了一层薄霜,愈发显得威严肃穆。府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正堂前,宫灯高悬,烛火透过茜色轻纱,将整座厅堂映得如坠霞光。地面铺了猩红氍毹,赤足踏上也不觉得凉。

正中间并排放着两张紫檀木案,案上铺着白虎皮褥,置青铜蟠螭纹香炉,焚沉水香,青烟袅袅如游龙。后面立着一面朱漆雕花屏风,上面雕着松鹤延年。

东侧男宾席间,席地设矮几,铺靛青锦缎,置温酒鎏金壶、青瓷盏。

西厢女眷区却是另一番旖旎。设绣墩坐席,铺白狐毛垫,案上摆螺钿漆盒,盛蜜饯金橘、胶牙饧。

庭院内,沿青石径摆朱砂陶盆,白梅怒放,梅雪映景。院中搭了彩楼,乐师们拿着筑、瑟和排箫,演奏着清雅的乐曲。

杨夫人端坐在正堂主位上,身穿绛红色曲裾长袍,发间簪着金步摇。她虽已五十岁,但因常年生活优渥,面容保养得宜,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

王镜坐在母亲身旁,穿着一身玄色深衣,眉眼含笑,正低声与母亲说着话。

辰时,宾客至。

唱名声此起彼伏,宾客络绎而入。

荀彧呈上一卷竹简。

“此乃《尚书·洪范》篇,为昔日蔡中郎亲笔所书。洪范九畴,五福为先,今献夫人,愿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五福俱全。”

杨夫人接过竹简,细细摩挲其上墨迹,叹道:“蔡中郎书法,果然名不虚传。”

郭嘉赠上百年野山参。

“此参生于长白绝壁,百年成形。嘉游历辽东时,偶遇山中老叟,以三坛烈酒换得。今日呈给夫人,愿夫人延年益寿,岁岁欢愉。”

杨夫人当即命侍从接过,笑道:“此参形神兼备,怕是已生灵性。奉孝有心了。”

孙策命四名壮汉抬着一尊青铜朱雀献上。

“此乃家父昔年于洛阳所得,传为汉武时期镇守南宫之神兽。家父闻夫人信佛,佛家讲‘涅盘重生’,恰合朱雀浴火之意,特命策献上!”

杨夫人被这庞然大物镇住,不由多看了好几眼。

王镜在一旁含笑道:“孙将军厚赐,改日必当登门致谢。”

这时,站在高阶上的司仪再次高声唱名,浑厚的声音在庭院中回荡:“广陵太守陈登,献慈母观音玉像一尊——”陈登应声步入庭院。

他身穿水绿锦缎深衣,腰悬青绶,身后两名侍从抬一檀木匣,匣盖微启,隐约可见白玉流光。

他上前一步,拱手朗声道:“闻夫人素来礼佛,此玉像乃广陵巧匠以和田白玉雕琢,观音低眉,慈容如月,愿夫人福寿绵长,如南海之无量。”

说话时,他眼角余光却不自觉地瞥向王镜。算日子,两人已有数月未曾相见。

杨夫人含笑颔首。

王镜原本端正的坐姿微微前倾,当与陈登四目相对时,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却又很快垂下眼帘,嘴角却悄悄扬起。

王镜起身走下台阶,亲自接过,掀开锦袱。

玉像通体莹润,观音手持净瓶,衣袂翩然,眉目慈祥。

她指尖抚过玉像衣袂,感叹道:“元龙此礼,当真用心至诚。”

陈登喉结微动,声音比方才低了几分,展颜一笑:“杨夫人乃主公之母,登自当……尽心侍奉,以全主公一片孝心。”

王镜闻言轻笑,眼尾微微弯起。她亲自为陈登引路,送他入席。

衣袖交叠间,王镜凑近陈登耳边,压低声音:“待宴散后,元龙可愿在丹阳多留几日,共赏冬日新雪?”

陈登脚步微滞,耳尖泛红,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低声道:“……好。”

之后,唱名之声不绝,贺礼堆积如山。

“交州合浦郡,进贡南海赤珊瑚树一株——”“吴郡陆氏,呈百年何首乌十斤——”

“会稽张昭,赠鎏金博山炉一座——”

王镜放眼望去,满堂珍宝琳琅满目,耀目的光芒晃得她眼睛都有些发花。

她悄悄在心里掐算着时间,满心盼着能快点开席。

“兖州牧曹操,遣长子曹昂,贺兰国夫人寿——”

司仪高声唱名,满堂宾客骤然一静。

自初平四年曹操据兖州,诛边让、破黄巾,威震中原,如今竟遣长子亲至丹阳,足见其意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