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顺着共生设计工作室的玻璃窗蜿蜒而下,模糊了窗外的桂花树轮廓。明远正伏案修改\"绿荫社区\"的施工图纸,电脑屏幕的蓝光映在他略显疲惫的脸上。
门铃突然响起,打破了雨天的宁静。
\"您好,请问明远老师在吗?\"一位穿着米色风衣的年轻女子站在门口,雨水从她的伞沿滴落,在木地板上汇成一个小水洼。
明远抬起头,一时没认出这位访客:\"我是明远,您是...\"
\"我是城西养老院的社工主任杨雪。\"女子收起伞,露出一张温婉的面孔,\"冒昧打扰,我们院里几位老人看了媒体对'绿荫社区'的报道,非常向往您设计的共生居住模式。\"
明远示意她坐下,林姐已经端来热茶。窗外的雨声渐大,敲打着屋顶的老式瓦片。
\"我们养老院有十二位身体状况尚可的老人,他们不愿与子女同住,又负担不起高端养老社区。\"杨雪从包里取出一叠资料,\"看到您设计的共享厨房和互助花园,他们想问...能否为他们的小型社区也做类似改造?\"
明远翻阅着资料,眉头渐渐舒展。这些老人组成\"自治养老团\",共同租住在两栋相邻的老洋房里,正是\"共生理念\"的绝佳实践者。但当他看到预算数字时,手指微微一顿——还不到\"绿荫社区\"设计费的十分之一。
\"杨主任,这个预算恐怕...\"
\"我们知道很微薄。\"杨雪急忙解释,\"老人们凑了积蓄,区里答应补贴一部分。他们不要精美效果图,只要实用改造方案。\"
雨声中,明远想起自己走访\"绿荫社区\"时遇到的李奶奶。她总说最怕\"被关在老人该待的地方\"。眼前这份简陋的委托书上,十二个歪歪扭扭的签名突然变得沉甸甸的。
\"爸爸!\"小满的声音从后门传来,她穿着黄色雨衣冲进工作室,苏晴撑着伞跟在后面。\"看我画的雨中家树!\"小满举起一幅水彩画,画上的桂花树在雨中舒展枝叶,树下几个简笔小人共撑一把大伞。
明远接过画,目光在女儿的作品和杨雪带来的资料间来回游移。小满好奇地凑过来:\"这些老爷爷老奶奶也要住家树吗?\"
杨雪笑着解释:\"他们想把自己的家变得像你画里这样温暖。\"
\"那爸爸一定要帮忙!\"小满拽着明远的袖子,\"上次李奶奶还给我编过蚂蚱呢!\"
明远望向苏晴,妻子眼中含着淡淡的笑意。他转向杨雪:\"我们接这个项目。不过有个条件——需要老人们亲自参与设计过程。\"
周六上午,明远带着小满来到城西养老院。苏晴本想同行,但术后复查让她不得不缺席。十二位老人聚集在公共活动室,平均年龄七十八岁,最年长的陈爷爷已经九十二岁。
\"这位是我的小助手。\"明远向大家介绍小满,女儿有模有样地分发着彩笔和图纸。
\"各位爷爷奶奶,请画出你们理想中的家。\"小满按照事先排练的说道,惹得老人们笑声连连。
一小时后,明远面前摆着十二张风格迥异的草图。王奶奶想要能晒太阳的飘窗;李爷爷坚持保留他的老式五斗柜;陈爷爷则画了个夸张的大浴缸,旁边标注\"要能躺两个人\"。
\"这不可能。\"年轻的建筑系实习生小刘小声嘀咕,\"按规范,浴室面积根本...\"
明远用眼神制止了他,转向陈爷爷:\"能说说为什么需要这么大的浴缸吗?\"
老人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羞涩:\"老伴走前最后那半年,我总想帮她洗澡...可那个小浴室转不开身。\"
活动室突然安静下来。小满不知何时爬到陈爷爷膝头,正用彩笔在他草图上添加小鱼图案:\"这样洗澡就不孤单啦!\"
明远感到胸口一阵温热。他重新审视那些看似任性的要求,突然明白:这些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一生积累的生活智慧与遗憾。
\"我们这样调整。\"他快速勾画着,\"把两间浴室合并成共享空间,平时用移动隔断分开,需要时能完全打开...\"
讨论持续到日落。当老人们看到设计方案初步成型时,赵奶奶突然抹起眼泪:\"多少年没人认真听我们说话了。\"
回程的公交车上,小满靠着明远睡得香甜,手里还攥着陈爷爷给的薄荷糖。明远望着窗外流动的街景,手机震动起来——是\"绿荫社区\"施工方发来的问题清单。他正要回复,又一条消息弹出:
[张总邀您明天上午十点来星辰创意,有要事相商。]发信人是张成的助理。
星辰创意的玻璃幕墙依然光可鉴人,但明远踏入大堂时,前台小姐的表情明显僵硬了:\"明...先生,张总在18楼等您。\"
电梯里,明远对着镜面整理领带。三个月前,他还是这里的创意总监;如今却以竞争对手的身份回来。电梯门开,他惊讶地发现办公区空了大半,曾经拥挤的工位现在稀稀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