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清给昌平县带来了生机。在几经核实下无误下偿还了所有欠款,人民的心顺了,对政府的信任度强了。对原来东风街道办事处毁约的厂子,经评估后昌平县政府与他们续签了合同,增加了人民收入,稳定了人心。
专项严打活动让昌平县的治安,一下子好转过来,也让人民增加了对政府的信心。
四通八达的宽敞的水泥路修建为昌平县各地提供了无数的就业机会,何大清要求的是,每户人家至少有一个工作岗位,这种情况保障了昌平县的每一家都能够吃饱饭。“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经济才能活起来。”何大清心里叨念着。
随着道路建设的推进,何大清又从中兴公司购进了40台大客车,开通了县城到各公社、再到四九城的公交线路。票价定得很低,几乎不赚钱,但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和物资流通。
何大清通过中兴集团物流为县里购进了大批粮食,说是从香江楼娄氏商贸购进,实则是自己空间出产的。
修路的工人工资,选择粮食支付或现金支付,结果工人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粮食支付。开玩笑,这年月物资就是天,对很多家庭,尤其是很多没有城市户口的家庭,粮本上那点定量根本就不够量,而今的粮食是平价,并且还不要粮票,绝对是为民谋福利。
大量粮食的涌入,解决了大家的温饱问题,为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
路修好后,建筑工人并没有解散,而是成立了昌平县建筑公司。何大清在成立大会上说:“以后我们县的建设任务多着呢,你们就是昌平建设的骨干力量!”
在又一次县常委会上,财政局长汇报了最新借款数额,会议室里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何大清却神色自若:“同志们,不要只看数字,看看我们县的变化——工厂复工了,商店生意好了,老百姓脸上有笑容了,这不就是我们的政绩吗?”
丁克哲书记带头鼓掌:“大清说得对!账面上的数字是死的,老百姓的生活是活的!”
何大清趁热打铁,让建设局展示了县城改造规划图。当七层高的住宅楼、30层的政府大楼、现代化的工业园区等蓝图展现在众人面前时,会议室鸦雀无声。
“这...这得花多少钱啊?”有人小声嘀咕。
何大清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一位常委:“钱的问题我来解决。我只问大家一句——想不想让昌平县改天换地?想不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丁克哲第一个表态:“干!有大清在前面打头,我们跟着干就是!”
散会后,丁克哲留下何大清:“大清啊,盖高楼的技术问题...”
“老丁你放心,”何大清笑着拍拍书记的肩膀,“我从北京请了专家团队,娄晓鹏带队,都是留过洋的专业人才。”
县里开展新农村建设,何大清亲自包点了阳坊公社的秦家村和贾家村。
今年秦家村县政府重新签订了合约。重新拿回了大棚种植场和饲养场。在何大清的建议下,秦家村拿出了所有的资产,并将,固定资产抵押向银行借贷,何大清又给借贷一部分钱,将蔬菜大棚重新,规划建设。全新的蔬菜大棚,占地2000亩,一码的钢架结构,玻璃做墙,三道地龙能将冬季的大棚室内烘托的如夏天一般。一冬天,新鲜的蔬菜就卖出了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