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斜道迷踪(2 / 2)

\"太公,那斜道...\"铁柱刚开口,六太公的烟袋锅子就敲在他脑门上,火星子溅在潮湿的泥地里嗤嗤作响:\"黄口小儿莫问路,夜半莫提无根树。\"老爷子说完钻进雨幕里,蓑衣上的水珠串成帘子,活像只老刺猬滚进了草窝子。

去年清明回乡上坟,我在蓄水池旧址转悠半天。如今东岭改成了蓝莓园,水泥路修得能跑卡车。可我还是在野酸枣丛里找到了半块青石板,三十多年过去,裂缝里都长出了地衣。摸着冰凉的石头面儿,当年那股子艾草味突然就往鼻子里钻。

我摸出手机想拍个照,镜头里突然闪过道白影。再定睛看时,发现土坡背面有条隐约的痕迹,像是有人刚踩出来的。跟着痕迹走不到百步,手机时间突然从14:35跳成17:20,可日头明明还在当空照着。转过山坳,村口的红砖房赫然在目,这距离顶多也就两袋烟的工夫。远处传来六太公家祖宅的方向,那宅子明明十年前就让暴雨冲塌了半边墙。

前些日子碰见铁柱,他开着新买的SUV跟我说,村里要修观光步道,有人提议把斜道整出来当景点。施工队挖出块残碑,上头刻着\"乾隆四十二年重修斜道\",可县志里压根没这条路的记载。更邪乎的是,碑文最后写着八个字:路斜心正,莫问前程。

如今蓄水池边上立了块木牌子,红漆写着\"斜道遗址\"。上周有个戴渔夫帽的驴友举着相机跟我说,在这儿拍到了灵异照片——雾蒙蒙的镜头里,隐约能瞧见串小脚印往深山里去,脚印尽头还晃着点绿光。我凑近了看,那脚印大小,正合适八岁孩子的脚。

村里九十二岁的五奶奶坐在老槐树下择豆角,听我们议论直摇头:\"那是民国二十三年逃难的人,还在找回家的路呢。\"她混浊的眼睛望着东岭,手里豆角啪嗒掉进筐里,\"那天夜里,三十八户人家走斜道,回来三十七户...\"

风突然卷着槐树叶打旋儿,我后脖颈子猛地一凉,就像当年攥着铁柱衣角时,雾里传来的铁链子声又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