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厂区门口贴出一张新通知:
《蜜果牌品牌专项提质计划》正式启动。
这一项计划,是陈鹏飞连夜拟出来的。
他知道,“百村百品”的匾额再光鲜,也不过是一块木板;真正让村庄站稳脚跟的,是产品质量能不能持续向上,是顾客能不能复购,是队伍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
提质计划分为四项:
一,质量复查小组成立,轮班制抽查每一批罐头与蜂蜜,每出现一瓶漏封、歪标、糖分不达标的产品,直接通报责任组员并扣除对应工分。
二,客户反馈追溯机制上线。凡是平台有反馈的产品,必须在两日内完成核查和回应,三日内给出调整或答复。
三,内部培训制度升级。每位正式工人必须参与每季度一次的技能轮训,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带徒工头按徒弟的培训成绩,参与年底奖金分级。
四,品牌文化建设并行推进。制作“蜜果讲习所”,每月邀请一名村内外讲师,围绕产品理念、市场趋势、工艺故事等开展讲座。全体工人可参与互动,发表观点,优秀发言可投稿至厂报和县融媒体中心。
通知贴出后,有人说陈厂长又“上紧发条了”,可也没人反对。
“其实说到底,咱就是怕掉队。”有人私下说,“走到今天不容易,要是真松了,万一砸了招牌,咱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这一句话,几乎成了村里上下的共识。
于是厂区又忙了起来,只是这一次,不再是为赶订单而忙,而是为“提自己”的标准而忙。
芳兰把贴标组和灌装组重新轮岗,一线女工们互换岗位,在熟悉与不熟悉之间不断补位磨合。
林璐璐更新系统,开通了“内部质量红榜”,把每一批零返修工段的名字贴在车间入口。
“刘秀华组:本周贴标96瓶,合格率100%。”
“王小芳组:本周封罐120瓶,无漏封。”
这些红榜贴出来,大家私下里说:“这比多赚几分工还提气。”
陈东带人把客户回访电话一一拨打,有个外地商户在电话里说:“你们这蜂蜜是真香,包装也实诚,就是运输过程中有几瓶在外包装箱里倒了。”
陈东听完,立马调整泡沫内胆设计,还在包装上加印了“此面朝上、轻拿轻放”字样。
三天后,那位客户在社交平台上写下了一段话:
“一个小村庄,发的货我还没催,他们自己就回访。质量不完美,但态度让我心服口服。”
短短几天,这条评论被热转数百次,带动“蜜果牌”线上销售平台粉丝暴涨三千人。
这一切,都被陈鹏飞一一记下。
他没有大声庆祝,只在村里的广播中念了一段话:
“咱陈家村,不怕干得慢,就怕干得浮。”
“咱的罐头不是给亲戚吃的,是给城市、给超市、给全国老百姓吃的。”
“只要我们一天不掉这股认真劲儿,就没有谁能把咱的牌子从货架上拿下去。”
这段广播之后,村里人更加投入。
但意外也随之而来。
半个月后,一位大客户来电,说收到的一批山楂罐头糖分过高,有回糖结晶,影响口感。
这一消息如一记闷雷,砸在刚刚步入稳态的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