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曹植传(上)(2 / 2)

曹丕即位后,处死了丁仪、丁廙以及他们的儿子。(《魏略》记载:丁仪,字正礼,是沛郡人。他的父亲丁冲,一直和曹操关系很好,当时跟随皇帝。他看到国家还没有安定,就写信给曹操说:“你一生都有辅佐天下的志向,现在正是时候。”当时张杨刚回到河内,曹操收到他的信后,就带兵迎接天子,向东到达许昌,任命丁冲为司隶校尉。后来丁冲多次参加将领们的酒宴,因为酒喝得太多,最后醉死。曹操因为丁冲以前启发引导过自己,一直很感激他。听说丁仪是个有才能的人,虽然还没见过他,但想把爱女嫁给他,就问五官将曹丕的意见。曹丕说:“女人看重外貌,丁仪眼睛不好,恐怕爱女不一定喜欢。不如嫁给伏波将军马援的儿子马楙。”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不久,曹操征召丁仪为掾,和他谈论后,赞赏他的才华,说:“丁掾是个有才能的人,即使他两眼都瞎了,我也要把女儿嫁给他,何况只是瞎了一只眼呢?是我的儿子误导了我。”当时丁仪也遗憾不能娶到公主,但他和临淄侯曹植关系很好,多次称赞曹植的奇才。曹操本就有意立曹植为继承人,丁仪又支持他。等到曹丕被立为太子后,想治丁仪的罪,就把他调为右刺奸掾,想让他自杀,但丁仪做不到。于是他向中领军夏侯尚磕头求饶,夏侯尚也为他流泪,但无法相救。后来丁仪因为职务上的事情被逮捕下狱,处死了。丁廙,字敬礼,是丁仪的弟弟。《文士传》记载:丁廙从小就有才华,学识渊博。最初被征召到公府,建安年间担任黄门侍郎。丁廙曾从容地对曹操说:“临淄侯天性仁爱孝顺,这是他的本性,而且他聪明智慧,几乎无人能比。至于他的学识渊博,文章无人能及。现在天下的贤才君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愿意和他交往,甚至愿意为他效死,这实在是上天赐福给大魏,让大魏永享无穷的福运。”他想用这些话来劝说曹操。曹操回答说:“我很喜欢曹植,怎么能像你说的那样呢!我想立他为继承人,你觉得怎么样?”丁廙说:“这是国家兴衰、天下存亡的大事,不是我这种愚笨低贱的人敢随便发表意见的。我听说了解臣子没有比君主更清楚的,了解儿子没有比父亲更清楚的。至于君主不论贤明与否,父亲不论聪明与否,都能了解自己的臣子和儿子,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他们相互了解不是通过一件事或一个方面,相互了解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何况您有圣明的智慧,又熟悉做人的道理。现在您发出明智的命令,说出永安的话,可以说是上应天命,下合人心,虽然是一时的决定,却能流传万世。我丁廙不怕被处死,敢不把话说完!”曹操深为赞同。)

曹植和其他诸侯一起回到各自的封地。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迎合上意,上奏说:“曹植醉酒后言行狂悖傲慢,还胁迫使者。”有关部门请求治他的罪,皇帝因为太后的缘故,只是贬了他的爵位,封为安乡侯。(《魏书》记载诏书说:“曹植是我的同母弟弟。我对天下人都能宽容,何况是曹植呢?骨肉至亲,不忍心杀他,就改封他吧。”)当年又改封他为鄄城侯。黄初三年,立他为鄄城王,封地有二千五百户。

黄初四年,曹植被改封为雍丘王。这一年,他前往京都朝见皇帝。在朝见前,他上了一道奏疏,内容如下:

“自从我因罪回到自己的封地,我就时刻提醒自己,深刻反思自己的过错。我白天只吃一顿饭,夜晚只睡一会儿觉,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再犯错。我深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能再犯错;皇帝的恩宠也不能再指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