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字子泰,是右北平无终人。他自幼喜爱读书,同时擅长击剑,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初平元年,各地义兵纷纷兴起,董卓却将汉献帝挟持到长安。幽州牧刘虞感叹道:“贼臣祸乱朝政,致使朝廷动荡不安,天下局势瞬间变得混乱不堪,人心惶惶,没有谁能坚定地守护国家。我身为皇室宗族的遗老,不能与众人一样置身事外。如今我想要奉命出使,以尽臣子的气节,可到哪里才能找到不辱使命的人呢?”众人商议后一致认为:“田畴虽然年轻,但很多人都称赞他才能出众,或许他可以担当此任。”那时,田畴年仅二十二岁。
刘虞于是准备了丰厚的礼物,邀请田畴前来相见。见面之后,刘虞对田畴的才学和见识大为赞赏,当即任命他为从事,并为他准备了车马。就在即将出发之时,田畴却说道:“如今道路被阻断,贼寇到处横行。如果以官方使者的身份出行,很容易被众人盯上。我希望能以私人身份前往,只要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就好。”刘虞听从了他的建议。田畴回到家中,挑选了自家门客以及二十名勇敢健壮、仰慕他并愿意追随的年轻人,一同踏上了行程。刘虞亲自出城为他们饯行。(据《先贤行状》记载:田畴临行前,私下与刘虞商议。田畴对刘虞说:“如今皇帝年幼,奸臣独揽大权,我们上表奏事等待回复,恐怕会错失良机。而且公孙瓒拥兵自重,残忍不仁,如果不早点想办法对付他,日后必定会后悔。”但刘虞并未听从田畴的建议。)
上路之后,田畴没有选择寻常道路,而是改道西关,出了边塞,沿着北山,直奔朔方,沿着小路前行,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成功抵达长安,完成了使命。朝廷下诏,任命田畴为骑都尉。然而,田畴认为天子刚刚遭遇流亡之苦,还未安定下来,自己此时不应接受荣耀和恩宠,于是坚决推辞,不肯接受任命。朝廷上下都对他的高风亮节表示钦佩。此后,三公府同时征召他,他都没有赴任。
田畴完成任务后,快马加鞭往回赶。还没等他回到幽州,就得知刘虞已被公孙瓒杀害。田畴赶到后,前往刘虞的墓前祭拜,他打开之前准备呈给朝廷的奏章,在墓前宣读,然后痛哭着离去。公孙瓒得知此事后,极为恼怒,悬赏捉拿田畴。抓到田畴后,公孙瓒质问他:“你为什么私自去祭拜刘虞的墓,却不把奏章呈递给我?”田畴回答道:“汉室衰落,人心各异。只有刘公始终坚守忠诚的气节。奏章里的内容,对将军您来说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我担心您听了不高兴,所以就没有呈给您。况且将军您如今想要成就大业,实现自己的野心,却杀害了无罪的君主,又把坚守忠义的臣子视为仇人。如果真的继续这样做,那么燕、赵之地的义士都会宁愿投身东海而死,又怎么会忍心追随您呢!”公孙瓒被田畴的这番话所震撼,觉得他是个有胆识的人,便没有杀害他,只是将他囚禁在军中,禁止他的旧友与他往来。有人劝公孙瓒说:“田畴是个忠义之士,您如果不能以礼相待,反而囚禁他,恐怕会失去众人的支持。”公孙瓒听后,便释放了田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