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沧海遗珠(1 / 2)

广州港的晨雾像团受潮的棉絮,黏在市舶使崔元礼的胡麻官服上。他捏着鼻子跨过甲板上的呕吐物,身后八个持横刀的吏员踢开堆着的苏木香料,露出舱壁暗格的铜环——那铜环上结着层蓝莹莹的附着物,像极了三年前泉州商船沉箱里的\"龙涎香结晶\",只是凑近了能闻到铁锈味。

\"都给老子撬开!\"崔元礼的靴底碾过一枚滚落的\"和同开珎\"铜钱,钱面上的樱花纹路里嵌着细如粉尘的靛蓝色颗粒。随从递来磁石磨制的验真勺,只见那勺刚靠近铜钱,钱眼就\"嗖\"地吸住勺柄——这是岭南市舶司用来检测铜料纯度的土法子,寻常铜钱哪有这等吸力?

\"大人您看!\"最年轻的吏员举着从暗舱底捞出的竹筒,筒里装着半块烧糊的木板,焦黑纹路里隐约可见\"难波津磁石岳\"等汉字。崔元礼的瞳孔突然收缩,他认得这是倭国遣唐使藤原清河的笔迹——四年前正是这人捧着磁髓矿觐见陛下,那矿砂在阳光下会泛出七彩光晕,与此刻铜钱上的蓝砂如出一辙。

\"把船主绑到桅杆上晒着!\"崔元礼扯下腰间的金鱼袋砸在甲板上,袋里装着的《市舶条法》竹简哗啦啦散开,\"敢在老子眼皮子底下倒腾禁运物,当咱们市舶司的磁石水雷是摆设?\"他转身时瞥见船舷阴影里缩着几个昆仑奴,其中一人耳后刺着的三叶草纹,竟与去年被剿的波斯海盗一模一样。

与此同时,敦煌以西的白龙堆沙漠正掀起黄风。戍卒王二狗用陌刀尖挑起狼尸的前爪,腐肉里掉出枚磨损的银币——正面是大食哈里发的头像,背面却铸着粟特文\"磁石之路\"。队正赵大眼吐掉嘴里的沙粒,用腰间火镰敲了敲那狼头骨:\"这畜生肚子里怎么会有大食钱?\"

两人顺着狼踪找到座坍塌的烽燧,沙堆里露出的波斯银壶让赵大眼眼皮直跳。那壶身刻着的《古兰经》章节,竟用磁砂混着水银浇筑,在暮色中泛着幽蓝荧光。王二狗刚要伸手触碰,银壶突然\"咔嗒\"一声弹开夹层,掉出张用骆驼皮硝制的地图——上面用朱砂标着从疏勒到于阗的商道,却在标注\"蒲昌海\"的位置画了个刺眼的红叉。

\"不对啊,\"赵大眼掏出怀里的《西州图经》残卷对比,\"玄奘法师走的是蒲昌海东侧,这地图偏要往西绕三里...等等!\"他突然抓起把沙子撒向银壶,细沙竟顺着壶身纹路聚成箭头形状,直指北方的阿斯塔那古墓群。

大明宫含元殿的鎏金铜鹤香炉飘出龙脑香,太子李瑛的膝盖却被青砖硌得生疼。他盯着父皇案头那半枚玉玺,印纽上的\"止戈为武\"四个字像是张着嘴的怪兽,要将他整个人吞进去。

\"太平公主当年用这招差点废了朕,\"李琰的手指敲着玉玺背面的云雷纹,\"你倒学会拿《推背图》做文章了?\"案几上摆着的《营造法式》被风掀开,露出夹在里面的宇文恺手稿——那幅\"南洋磁宫图\"的边角,赫然盖着太平公主的\"镇国太平\"私印。

上官婉儿捧着新译的《日本书纪》趋前,书页间夹着的倭国钱币\"和同开珎\"掉在地上:\"陛下请看,倭国元明天皇在和铜元年(708年)始铸此钱,其铜料产自伊豆国磁石岳,传说开采时地火喷涌,铜液自带吸铁之性。\"她用银簪挑起钱币上的蓝砂,那砂粒在烛火下竟映出\"天皇御赐\"的微缩字样。

殿外突然传来金属碰撞声,羽林军拖着个披头散发的倭国僧人闯入。那僧人颈间的磁石佛珠散落满地,珠子在青砖上滚成北斗形状,最末那颗竟裂成两半,露出里面藏着的武周\"天枢\"微雕——那是武则天为彰显威德,用铜铁二十万斤在洛阳皇城前铸造的纪念柱。

\"启禀陛下,此僧行囊中有《梵语磁经》残页,\"羽林军校尉呈上卷着磁粉的贝叶经,\"译出后发现...与宇文恺手稿中的地脉走法别无二致。\"李琰的手指在龙案上敲出急促的节奏,他想起三个月前骊山磁晶碑剥落的残片,上面\"倭国磁髓矿\"的记载此刻像根钢针扎进太阳穴。

阴山北麓的突厥牙帐里,阿史那云正用骨刀在羊皮地图上刻划。\"唐人在敦煌设了八个烽燧,每个烽燧底下都埋着磁石地基,\"她的刀尖戳在玉门关位置,\"就像九连环似的,只要破了其中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