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磁龙吐珠(上)(1 / 2)

蓬莱磁宫的青铜门在液压装置的闷响中闭合,李琰手中的松明火把被穿堂风撩得忽明忽暗。潮湿的空气里飘着铁锈味,他靴底碾过青砖时,听见石缝间传来磁针摩擦的细微蜂鸣——这是宇文恺设计的地磁预警系统在运转。身旁的上官婉儿正用袖口擦拭额角冷汗,她腰间牛皮袋里装着从骊山磁宫拓印的《秦律》残片,此刻正随着青铜门的闭合发出规律震动。

\"咔嗒\"一声异响从正前方传来。高九尺的秦始皇磁俑眼瞳突然转动,鎏金眼眶里嵌着的东海磁晶折射出冷光,将李琰二人的影子钉在砖墙上。更诡异的是,磁俑手中捧着的青铜书简竟在冒火星,巴掌大的磁版《吕氏春秋》\"当啷\"落地,砖面上立刻烧出\"法不阿贵\"四个篆字,边缘还带着未燃尽的朱砂粉——那是当年徐福东渡时,专门从亶洲开采的导磁矿物。

\"放肆!\"磁俑喉间传来齿轮转动般的声响,胸腔内磁石共鸣震得空气嗡嗡作响,\"朕以磁髓铸九州龙脉,尔等鼠辈安敢擅闯?\"话音未落,甬道两侧的灯台突然全部点亮,八百具秦俑同时举起青铜戈,戈头镶嵌的靛蓝磁晶与十二金人肚脐处的能源核心一模一样,在火把光里泛着水银般的流光。

上官婉儿猛地拽住李琰手腕,从内衬暗袋里掏出半枚虎符。这东西在骊山陵墓的磁暴中被烤得发烫,边缘还留着她用银簪撬取时的划痕:\"陛下,这是在陪葬坑第三层找到的!\"李琰心领神会,扯下腰间刻着\"开元通宝\"的鎏金虎符——那是三年前在洛阳明堂遗址发现的,此刻两块残符相触的瞬间,空气里突然泛起细密的磁粉雾。

全息投影在青雾中展开的刹那,李琰差点松手丢掉火把。那是始皇帝东巡琅琊台的场景,四十岁的嬴政正用手指摩挲着三丈高的磁碑,碑体表面流动的光斑竟在自动拼合《史记》未载的文字:\"徐福,此去东瀛,须以磁髓养三千童男女经络,待九星连珠之日......\"话未说完,投影突然扭曲,眼前的磁俑竟抬腿跨出基座,青铜戈带着破空声直刺李琰咽喉!

他本能地后仰倒地,火把滚出三尺远。戈尖擦着喉结划过,在砖面犁出半寸深的沟,火星溅在袖口上烧出焦洞。上官婉儿趁机甩出腰间磁链,链头的司南佩精准勾住磁俑脚踝——那是用阿史那云送来的漠北磁晶锻造的,此刻正发出蜂鸣将磁俑定在原地。但李琰看得清楚,磁俑背后的墙面上,八百具秦俑的眼眶正在依次亮起,像极了那年在洛阳看到的地磁感应阵列。

突厥牙帐的毡房在磁焰中噼啪燃烧,阿史那云的坐骑\"追风\"踏碎燃烧的木架,马腹上的磁鳞甲被火星溅得滋滋作响。她低头避开横飞的木梁,老萨满的头骨滚到马前,空洞的眼窝里嵌着的磁石还在投射《推背图》残页,\"荧惑守心,磁兽食月\"八个小字在瞳孔里明灭不定。

突然,地平线像被刀切开般隆起红色沙墙。阿史那云猛地勒紧缰绳,追风前蹄腾空长嘶——那不是普通沙暴,漫天黄沙里裹着数以万计的磁晶碎片,在阳光折射下显形为《山海经》里记载的磁魇兽。这东西足有两丈高,甲壳由菱形磁晶拼接而成,每片甲胄边缘都刻着楔形突厥文,正是《突厥秘史》里记载的圣祖图腾。

\"放箭!\"她扯下背上的磁骨弓,狼骑们射出的磁髓箭却在兽甲上撞出串串火花。阿史那云眼睁睁看着箭头被磁晶弹开,在半空划出诡异的弧线——那些突厥文竟在自动重组,分明是在破解箭矢的磁频共振密码。磁魇兽张开巨口,喷出的不是火焰而是裹着磁砂的高温气浪,三十步外的狼骑瞬间被掀翻,铠甲与兵器在磁暴中融化成诡异的金属流体。

她的手心沁出冷汗,摸到腰间的鎏金匕首——那是李琰在长安临别时送的,刀鞘上刻着《阴山盟约》的回鹘文,此刻正在掌心发烫。突然想起盟约夹层里的《考工记》残页,上面用朱砂画着\"以磁制磁,同频相消\"的图示。阿史那云猛地抽出匕首,在马背上旋身甩出,刃口划过空气时竟带出蓝色光痕——那是磁晶与钢铁摩擦产生的电离现象。

匕首精准刺入磁魇兽眼窝,那里正是无数磁晶甲胄的接缝处。怪物发出类似金属扭曲的尖啸,甲壳表面的楔形文字突然全部崩裂。阿史那云捂住口鼻后退,看着兽体内涌出的不是鲜血,而是成捆的竹简——泛黄的竹片上用朱砂写着《禹贡》青州篇,字迹在磁砂中自动悬浮。沙暴退去的刹那,露出地表下沸腾的磁髓火山口,暗红的液体正像活物般蠕动,表面倒映着逐渐排列成直线的九颗赤星。

骊山磁宫的暗室里,上官婉儿的指尖抚过武则天的磁髓面罩。青铜框架上还留着女皇惯用的龙脑香,面罩内侧的凹槽里嵌着十二颗小指节大的磁晶,正是当年太平公主从十二金人身上偷取的核心部件。她咬咬牙将面罩扣在脸上,太阳穴立刻传来细微的电流刺痛,视野中突然浮现出神龙元年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