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龙脉将熄(1 / 2)

咸通三年夏,黄河水第七次漫过汴州城砖。李琰踩着青苔斑驳的堤岸,靴底与石砖摩擦出刺耳声响。水面漂着半具陶俑残肢,青面獠牙的面容让他眼皮一跳——那是去年在河阴之战中溺亡的裨将张达。更诡异的是,这些陶俑表面泛着金属光泽,在暮色里像被撒了层碎银。

\"陛下,水里有东西!\"上官婉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这位身着男装的女官突然甩出袖中银盒,靛蓝色粉末如雾般散开。李琰本能地拔剑后退,只见三具陶俑从浑浊河水中破水而出,指尖竟淬着蓝汪汪的幽光——那是磁石长期浸泡河水后生成的电浆效应,他在太学研读《淮南子》时见过类似记载。

最前方的陶俑突然睁眼,眼瞳里流转的不是人类虹膜,而是细密的篆体小字。李琰认出那是《水经注》里描述黄河支流的段落,心中一惊:\"这些陶俑被植入了磁髓记忆体?\"三年前他曾在长安工坊见过宇文恺遗留的磁石蚀刻技术,能将文字刻入磁晶分子结构,没想到竟被用于邪祟之事。

上官婉儿的银簪已经抵住陶俑咽喉,却在金属碰撞声中皱起眉头:\"梅花针脚?\"作为当年随军医官,她亲手为八百河阴将士缝合伤口,这种呈五瓣分布的缝针手法,是她为防止伤口感染独创的术式。此刻陶俑颈部的针孔虽已锈蚀,但排列角度分毫不差,仿佛这些怪物真的曾是血肉之躯。

\"张达,你记不记得天宝三年?\"李琰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那年他们带着三千玄甲军夜袭突厥大营,这个来自陈留的汉子曾背着中箭的他在草原狂奔三十里。陶俑动作骤然僵住,胸腔发出齿轮转动般的咔嗒声,竟从中喷出数片残破宣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