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九州同悲(2 / 2)

倭国军帐的熏香里混着铁锈味,阿史那云踩着《兰陵王入阵曲》的鼓点旋转,袖中磁粉在烛火下划出银色轨迹。藤原将军的鎏金杯刚触唇,帐外突然传来连环爆炸——这是她趁跳舞时,将磁粉撒在油灯棉芯上的杰作。

“唐人细作!”倭将扯掉染血的衣襟,露出胸前嵌着磁髓核心的护心镜。那幽蓝的光斑让阿史那云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叮嘱:“磁髓怕血,尤其是混着朱砂的人血。”她咬破后槽牙的毒囊,混着朱砂粉的鲜血喷在护心镜上,镜面顿时泛起蛛网状裂纹——裴九娘用三个月研制的蚀磁散,此刻正溶解着磁髓的分子结构。

藤原的惨叫戛然而止,护心镜爆炸的气浪将阿史那云掀翻在帐外。她看着燃烧的营寨,从衣襟里摸出半幅盟约——博陵崔氏的朱砂印下,清晰写着“借倭国磁甲,复五姓七望”。远处传来唐军舰船的号角,而她后背的箭伤还在渗血,染湿了贴身穿着的、绣着“李”字暗纹的肚兜。

黄河决口处的浊浪渐渐平息,上官婉儿抱着昏迷的女儿跪在泥泞里。水中漂来的半块石碑让她瞳孔骤缩,那是当年宇文恺督造通济渠时的《禹贡地域图》,背面用朱砂写着李世民的批语:“磁髓如刀,握柄者需知,刀刃向敌时,亦震手骨。”

李琰踩着碎石走来,靴底碾过的磁砂突然排列成字——那是李光弼临终前用血水写的“醋方”。远处传来岭南急报:磁矿山体出现裂缝,渗出的磁髓与地下水混合,竟在地表形成天然磁轨。琉球渔民捞起的龟甲上,“开元廿九年”的刻痕旁,新出现了“磁髓归海,地轴乃正”的铭文。

倭国残部的舰队在暮色中远去,船首像已换成阿史那云的容貌。这些侥幸逃生的匠人不知道,他们带走的磁髓核心里,早已被李璎注入了《考工记》的自毁机关——当磁砂接触到太平洋的强磁场,那些曾妄图撬动地脉的齿轮,终将在磁暴中化作齑粉。

太极殿的地砖下,杜鸿渐藏了十年的磁石地图正在发烫。地图上用倭文标注的“五月十五磁暴日”旁,不知何时多了行唐楷:“地脉有灵,妄动者伤。”李琰握着染血的《考工记》站在龙池边,看着池中磁针自动指向琉球方向——那里的火山口正在闭合,前隋龙船的残骸沉在海底,化作了新的地磁节点。

裴九娘在骊山密室调配新的蚀磁剂,石墙上的九州沙盘突然发出蜂鸣。她看着代表黄河的银线重新归位,忽然想起李璎昏迷前说的话:“磁髓不是武器,是大禹治水时就存在的地脉心跳。”当第一滴磁髓融入黄海,海平面下三百尺处,某个沉睡百年的青铜齿轮悄然转动,刻着“永保河清”的铭文在幽暗中闪过微光。

这一夜,九州大地的磁针集体偏转,指向同一个方向——那是磁髓归位的地方,也是所有妄图撬动地脉的野心,终将沉没的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