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汛期的浊浪拍打着汴州码头,李琰解开玄甲胄扔给亲卫,古铜色脊背在暮色中泛着油光。怀里的传国玉玺硌得肋骨生疼,这方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和氏璧残件,此刻正像块烧红的炭块般发烫。他冲船头的上官婉儿晃了晃手里的磁流罗盘,青铜指针正发疯似的往河床中心偏转。
\"陛下当心暗流!\"婉儿攥着船舷的手青筋暴起,鹅黄色裙裾被水雾洇湿。她腰间挂着的十二节青铜漏壶滴答作响,\"申时三刻了,按《周髀算经》推算,月水潮与地脉磁流将在戌时交汇!\"
李琰踩着船帮跃入水中,刺骨的河水瞬间灌进鼻腔。他划开表层淤浆,掌心的磁砂护手发出幽蓝荧光——这是将作监用洛南磁石磨成的纳米级粉末,混着鱼胶涂在皮革上,能在水下导引地脉磁力。透过氤氲的磁光,他看见九尊青铜鼎呈北斗状嵌在河床岩层,最末那尊卡在裂缝里的鼎身,竟缠着碗口粗的铁链,链头刻着\"将作大匠宇文恺监制\"的铭文。
\"老东西果然留了后手。\"李琰闷哼一声,背后的陌刀鞘突然弹开,精铁打制的刀身裹着层薄薄的磁膜——这是仿照指南车原理打造的\"定磁刀\",刀脊嵌着天然磁石,能顺着地脉走向自动校正方向。他挥刀砍向铁链,火星溅在脸上烫得生疼,却只砍出道白印子。低头再看,鼎耳处的云纹竟在磁光中流转,那不是武周时期的\"万字不到头\"纹样吗?
洛阳城则天门上,武瞾的少女身突然扶住栏杆剧烈咳嗽。她身上的明黄襦裙渗出靛蓝色液体,手中的禹王耒耜(注: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农具,此处为青铜复制品)正浮现蛛网般的裂纹。城下百姓仰头看着这诡异景象,窃窃私语中传来\"天后显灵\"的惊呼。
\"原来九鼎是要抽我的血续李唐龙脉...\"武瞾盯着掌心渗出的蓝液,那是她用三十年心血培育的\"武周磁髓\",每一滴都融入了十万工匠的生辰八字。远处洛河突然泛起紫光,她踉跄着跪倒,看见上官婉儿在船上抛出张撒满磁粉的帛卷——竟是失传百年的《河图》残页,那些用磁石粉末绘制的星图正在空中显形。
\"坎位!快补坎位!\"婉儿的嗓子已经喊哑,她腰间的算筹筒不断弹出竹片,\"东北偏北十五度,用'玄武七宿阵'锁鼎!\"船上的工匠们立刻转动木制绞盘,九道缠着磁丝的麻绳破水而出,分别套住九鼎的鼎耳。李琰趁机抓住鼎沿的兽首环,突然感觉掌心一凉——那兽首眼睛竟是两枚\"开元通宝\",穿孔处还缠着半根褪色的红绳。
与此同时,三百里外的关中平原,郭子仪一脚踹开地宫石门,铁鞋跟在青石板上擦出火星。他身后的二十个机械\"机关人\"正举着铜灯鱼贯而入,这些高六尺的铁疙瘩是将作监改良的\"指南车仆役\",胸口的磁石罗盘能自动规避地脉乱流。
\"奶奶的,比迷宫还绕。\"郭子仪抹了把络腮胡上的水珠,突然被脚下的东西绊了个趔趄。捡起一看,竟是个齿轮组,铜齿间卡着片泛黄的纸页。李光弼举着磁晶灯凑近,两人同时倒吸冷气——纸上朱砂批注的\"武德九年刑部令\"清晰可辨,\"宇文氏余孽,男丁十六以上斩,女眷及幼童发将作监为奴\"的字样刺得人眼疼。
\"怪不得宇文恺能吃透地脉磁学。\"李光弼推了推鼻梁上的水晶老花镜,这位四朝老将的袖口还沾着方才拆解机关时的磁油,\"当年隋文帝杀光北周宗室,却留了批匠人苗子,敢情都塞进将作监当牲口使了。\"
地宫深处突然传来齿轮摩擦的吱呀声,整面墙缓缓翻转,露出内嵌的青铜面板。郭子仪刚要伸手触碰,李光弼突然抓住他手腕:\"慢着!你瞧这面板缝隙...\"老将军用指甲刮下点暗红色粉末,放在磁晶灯前细看,\"是血垢,至少十年以上。\"
面板轰然弹开的瞬间,两人同时后退半步。里面躺着半枚带血的玉璋,璋身刻着的\"隐太子\"三字虽已模糊,边缘的蟠虺纹却是东宫独有的样式。郭子仪的喉结滚动两下,想起贞观年间民间私藏李建成遗物者皆被诛三族的铁律,此刻却在宇文恺的机关里看见这东西,只觉后颈发麻。
\"轰隆\"一声巨响,脚下的石板突然开裂。李光弼眼疾手快抓住郭子仪腰带,两人趴在裂缝边缘往下看,只见深达百丈的地洞里,一座巨大的磁髓熔炉正在运转——说是熔炉,不如说是个巨大的齿轮矩阵,上千个青铜齿轮互相咬合,中心处悬浮着块磨盘大的磁石,石面上密密麻麻刻着人名。
\"玄武门...常何、敬君弘...\"郭子仪借着磁光辨认着,每个名字旁都有细小的孔洞,孔洞里渗出暗红液体,顺着沟槽流入齿轮缝隙。李光弼突然指着熔炉底部:\"看!有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