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城头蒸腾着刺鼻的酸雾,郭子仪握着半融化的铁盔边缘,指腹被灼得生疼。甲胄缝隙里渗进的醋浆像小蛇般游走,在肩颈处烫出一连串红泡。他啐掉嘴角的血沫——刚才躲避磁弩时被崩飞的铁屑擦破了唇角,血腥味混着醋酸在舌尖打转。城下三百步外的磁髓战车泛着幽蓝微光,车辕上那排碗口粗的弩臂正缓缓抬起,牛筋绞成的弩弦绷得笔直,箭槽里裹着《唐律疏议》残页的火箭尾部,缠着拇指粗的铁链。
\"当真以为前隋的破铜烂铁能挡住唐军?\"郭子仪的吼声惊飞了城堞上的乌鸦,他踹了脚脚边翻倒的醋桶,木桶轱辘着滚向女墙,桶里的酸液在青砖上蚀出滋滋白烟。身旁的李光弼正带着陌刀队调整阵型,五百柄淬过醋的陌刀在阳光下泛着青幽幽的光,刀刃相交处腾起的酸雾,将前排士兵的面甲都熏得模糊。
武则天端坐在战车上,指尖在嵌着磁髓的《臣轨》副本上轻轻划过。涂着凤仙花汁的指甲在磁版上留下淡淡痕迹,十架绞盘弩应声发出低沉的轰鸣。\"放。\"她的声音像浸了冰的玉磬,清冷中带着刺骨寒意。三百支火箭几乎同时离弦,铁链拖曳着在半空织成密网,箭尾裹着的残页被火焰舔舐,露出断断续续的律文,在磁髓弩的牵引下,竟诡异地排列成阵。
火箭砸在城头的瞬间,郭子仪抄起最后半桶醋泼向火网。蓝白色的火焰遇酸爆燃,腾起的酸雾中,那个熟悉的身影从火光里踏来——薛崇简的磁甲已经变了模样,胸口的太平花烙印被武周云纹取代,甲胄接缝处溢出的磁髓泛着妖异的蓝光,每一步都在青砖上留下焦黑的脚印。
\"坎字阵!\"李光弼的陌刀重重劈在地上,五百陌刀手同时前压,刀刃交错如城墙般竖起。磁傀的铁拳砸在刀墙上,火星与酸雾四溅,刀刃接触的地方,磁甲表面的保护层发出令人牙酸的嘶鸣声。郭子仪看得真切,磁傀胸前的云纹甲胄正在剥落,露出底下错综复杂的磁髓线路——那些用《切韵》音标标注的节点,正随着呼吸般的频率明灭。
与此同时,蓬莱海域的九尊禹鼎突然发出嗡鸣。李琰紧紧扒着战船桅杆,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船身在漩涡边缘剧烈颠簸,海浪拍上甲板,将他的衣袍浇得透湿。九尊禹鼎不知何时倒转过来,鼎口形成的漩涡像巨鲸吸水,将徐福磁俑喷出的磁焰尽数吸入。他眯起眼,看见鼎腹上浮现出细密的纹路——那是《禹贡》里从未记载的河洛磁脉图,黄河九曲的走向,竟与宇文恺主持修建的磁轨分毫不差。
\"陛下,鼎耳!\"上官婉儿的声音带着血沫,她不知何时摔倒在甲板上,手背上的伤口还在淌血,却固执地指着东方。第九尊禹鼎的耳孔里,一道金光刺破海面,直指骊山地宫的方向。李琰猛然想起《唐六典》中的记载,禹鼎耳孔可测地脉,当年宇文恺正是依此设计了贯通南北的磁轨。他冲过去夺过舵盘,手掌被粗糙的木质舵柄磨得生疼:\"全速冲进光柱!所有人抓稳!\"
战船几乎是被抛进光柱的。李琰感觉天旋地转,胃里翻江倒海,耳边是刺耳的尖啸。等他勉强睁开眼,咸涩的海风已经变成了地底的潮气——战船竟停在洛阳磁宫的地底!头顶的浑天仪正在自行转动,铜环间流淌的磁髓,竟组成了《水经注》的全文,每个字都泛着微光,随着铜环的转动而流动。上官婉儿突然捂住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浑天仪的裂缝中,卡着半枚玉簪,那是她昨天在甲板上整理头发时遗失的,簪头的牡丹花纹,还是太平公主亲手为她刻的。
漠北狼居胥山,阿史那云的磁魇兽踏碎最后一块冻土。山腹中传来的磁焰爆鸣震得她耳膜生疼,祖陵石门上的浮雕在火光中忽明忽暗。当石门轰然倒塌的瞬间,壁画上的场景让她浑身冰凉——启民可汗正将一群突厥童男女送入磁炉,炉旁的宇文恺手持《禹贡》竹简,神情肃穆。壁画角落的小字记载着:\"大业五年,得漠北磁脉三条,换处子三百...\"她突然想起父汗腿上的旧伤,每逢阴雨天就疼得无法站立,原来那些深入骨髓的伤痕,竟是磁脉反噬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