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祸不单行(2 / 2)

爱恨无情 金沙沄 2374 字 1天前

然而,局势突变。主力部队不得不撤离苏区,留下了她所在的游击队继续坚守这片土地。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她始终没有退缩,与游击队员们一同穿梭于山林之间,与敌人展开周旋。

那些日子里,她亲眼目睹了太多敌人的残暴行径。每当敌人闯进村庄,便是一场噩梦的降临。他们肆意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原本宁静祥和的村落瞬间陷入一片火海与血泊之中。无辜的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变得苦不堪言。每一桩惨绝人寰的事件都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刺痛着她的心,成为她心头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而就在今天,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冒险前行。一路上,她躲过了敌人无数次的追捕与搜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突破了敌人严密的封锁线。此刻,她气喘吁吁地站在雄国兵面前,眼中闪烁着焦急与期望。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雄队长,快带人打回去吧!乡亲们正在遭受苦难,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也不知道究竟过去了多长时间,雄国兵终于慢慢地睁开了双眼,从昏迷之中苏醒了过来。此时,他的眼神里满满都是无法言说的悲痛与难以遏制的愤怒,那是一种仿佛已经深深地刻入到骨髓深处的痛楚。只见他的双手紧紧地握成了拳头,由于太过用力,手指关节处都开始微微泛出白色来。就这样沉默了好久好久之后,他才极其艰难地张开嘴巴,缓缓地说出了一句话:“我……我得先向上级请示一下才行。”

他心里非常清楚明白,虽然自己内心对于敌人所犯下罪行的仇恨已然刻骨铭心地烙印在了灵魂深处,但是此时此刻,他身上还背负着更为重大且关键的责任——红军整体的行动需要有统一的指挥以及合理有效的部署安排。

恰好在这时候,陈义又是一阵风风火火、急匆匆地赶了过来传递最新的消息。只见他那张原本还算英俊的脸庞之上现在满是深深的疲惫之色以及掩饰不住的焦虑之情,他一边大口喘着粗气,一边快速地对雄国兵说道:“不好啦!前方战线传来战报,咱们没能成功攻占下摩天岭啊!这下子北上的道路完全被敌军给封堵住了。没办法,红军只能临时改变行军路线向西行进。可是这样一来,我们的粮草物资就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转运过去,并想办法渡过涪江然后进入岷江的上游地区才行啊!”

这个突如其来的坏消息,简直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给本就已经无比沉重压抑的气氛再度狠狠地压上了一块巨石,让人几乎有些喘不过气来了。

雄国兵听后,心中五味杂陈。他一方面要面对妻儿遇害的噩耗,心中的仇恨如同熊熊烈火般燃烧;另一方面,红军的战略转移迫在眉睫,粮草的转运关系到整个部队的生死存亡。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每一个选择都无比艰难。但雄国兵深知,自己不能被仇恨冲昏头脑。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望向窗外,远方的天空中,乌云正在聚集,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他在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为妻儿报仇,一定要带领红军走出困境,为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带来希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雄国兵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与上级取得联系,汇报了情况,得到了指示后,迅速组织人员开始筹备粮草的转运工作。他亲自到各个仓库检查粮食的储备情况,与运输队的队员们商讨最佳的运输路线。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把关。肖英和姜亭富也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肖英协助雄国兵协调各方关系,组织妇女们帮忙搬运粮食;姜亭富则利用自己的优势,为运输队提供情报和建议。她们都明白,此刻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度过这个难关。

前方战场不断传来令人振奋的捷报:英勇无畏的前锋战士们早已在雄伟险峻的千佛山上,与来势汹汹的川军堵截部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生死较量的激烈鏖战!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喊杀声此起彼伏,战况异常焦灼。

然而,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后方的支援需求变得愈发紧迫起来。此刻,大量的粮食、御寒的衣被以及至关重要的枪支弹药等物资成为了前线将士们能否坚守阵地、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那些身负重伤的战士们亟待安全地转运回后方接受及时有效的医治,以挽救他们宝贵的生命。

这个时候的交通条件简直是“惨不忍睹”。崎岖不平的山路蜿蜒曲折,陡峭难行;狭窄湿滑的小道遍布荆棘,险象环生。面对这样恶劣的路况,大批的军用物资无法通过常规的交通工具顺利运输到前线。于是,重担便落在了广大群众的身上。

一支支运粮队伍迅速组建起来,这里面既有经验丰富、身手敏捷的游击队员,又有身强力壮、吃苦耐劳的青壮年农民。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妇女、儿童甚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也纷纷挺身而出,自愿加入到这支浩浩荡荡的运粮大军之中。他们心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这些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齐心协力,肩挑背扛着沉重的粮食和物资,艰难地行走在崇山峻岭之间。有的人用自己宽阔坚实的肩膀挑起沉甸甸的担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有的人则弯下腰去,让那厚实的脊背承载着希望与责任,默默地负重前行。尽管路途遥远艰辛,但他们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心中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快将军需物资送到前线战友手中。

为了确保物资能够高效有序地送达目的地,红军在江油中坝、北川漩坪以及治城禹里镇等地精心设立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粮站或者临时粮仓。在这里,工作人员们有条不紊地组织着人力物力,进行着紧张而有序的接力运输工作。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的负责接收和登记运来的物资,有的忙着整理分类并安排转运路线,还有的专门照顾那些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的运粮群众……一车车粮食、一捆捆衣被、一箱箱弹药如同生命之流,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前线的战斗堡垒之中,为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战事十万火急,雄国士兵无暇自顾悲伤,如离弦之箭般直赴平武。在当地群众的鼎力相助下,迅速拉起了一支多达 1097 人的运输大军。他们长途跋涉 270 里,犹如蚂蚁搬家,从中坝一背一背地运来了盐巴、布匹、药品等救命物资。尽管国民党的飞机如饿狼般不时沿途狂轰滥炸,运输队却如钢铁长城般一站传一站地背运不止。向千佛山运粮,堪称支前工作中最频繁、最艰巨的任务,不仅山高谷深,犹如天堑,还要与敌军的封锁、围堵斗智斗勇。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千佛山战役中,红军作战部队的粮草补给,主要依赖江油、安县、北川的群众源源不断地运送。江油、彰明县委、区委成员与红军干部更是身先士卒,发动群众组成了规模空前的运粮大军,男女老少齐上阵,背粮挑粮,日夜兼程。雄国兵在这场艰苦卓绝的考验中,犹如凤凰涅盘般,逐渐变得愈发坚毅刚强。他将个人的血海深仇化为勇往直前的动力,引领着众人,踏上崭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