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时进在担架上刚好目睹了这一幕,他大声向另一位战友呼救,但为时已晚。他眼睁睁地看着战友淹没在泥潭里,心中充满了绝望和痛苦。他的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大声呼喊着战友的名字,但回应他的只有草地的风声和自己的哭声。眼看着牺牲了三位战友,郑时进心如刀割。他觉得自己是个累赘,害死了这么多战友。他试着自己走,可刚站起来就摔倒了。他的身体太虚弱了,根本无法支撑自己的重量。最后一名战友刘宏看着郑时进,坚定地说:“同志,我会把你带出草地的!”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没有丝毫的退缩。原来的四位战士,现在只剩下刘宏一人了。
刘宏烧水为郑时进清洗了伤口,然后背着郑时进继续前行。一路上,刘宏没有抱怨一句话,没有说过一个累字。但郑时进看得出来,刘宏实在是太累了。每天吃着不多的口粮,还要背他这个病人,一天就要走几十里路。郑时进能够感受到刘宏每迈出一步时脚步的沉重,感受到他背上汩汩而出的汗水,以及走动时双腿止不住的颤抖。郑时进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愧疚,他不由得流下了眼泪。就这样又走了一天,才见到肖英和大姐两人。两人被感动得泪如雨下,竟无语哽咽,情不自禁一边一个伸出手来,帮扶刘宏背着郑时进赶路。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布,缓缓地笼罩着广袤无垠的草地。望着远处的燃起的火光,他们加快脚步赶过去,原来是妇女团工兵营的战士准备就地露营了。她们捡来一些柴火,还有牦牛粪,点起堆堆篝火。肖英和大姐搀扶着刘宏背的郑时进,也在火堆旁坐下,跟她们一道度过黑夜。草地在夜色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声和远处不知名动物的叫声,打破这份宁静。肖英和康大姐眼观四周一片黑暗,星星点点的篝火在风中摇曳,宛如黑暗中的点点繁星。女兵们正忙碌着,她们的身影在篝火的映照下,显得有些疲惫却又充满活力。有的女兵在紧张地烧水泡脚,有的还在捉虱子,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在这艰苦的征途中,却成了难得的享受。
贾得富,这位妇女独立团工兵营里年龄最大的战士,其实当时也不过二十七八岁,却承担着妇女工兵营炊事班班长的重任。她身材不算高大,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力气和坚韧。每天她都会背上几十斤的食物和一口大铁锅,和战友们一起走在艰难的道路上。她的肩膀被重担压得有些变形,却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她的口头禅是:“行军打仗也要吃饭嘛。” 这句简单的话语,蕴含着她对战友们最质朴的关怀。每天行军下来,战士们的双脚都磨出了水泡,被泥泞和汗水浸泡得发白,疼痛难忍。只要条件允许,烧水烫脚就成了大家最大的享受,也渐渐成了红军中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这片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能有一盆热水泡泡脚,仿佛所有的疲惫都能随着热气消散。
因为在这艰苦条件下行军,衣服总是湿漉漉的,又没有时间和条件清洗,生虱子是难免的。那些小小的虱子,成了战士们的困扰。清理虱子的最好办法就是烫衣服,把衣服放在热水里浸泡,再用力揉搓,就能将这些可恶的小虫子消灭干净。如果能用热水痛痛快快地洗个澡,那就更是奢望中的奢望了。烧热水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炊事员们的身上。一到宿营地,炊事员们哪怕再疲惫,也依然咬牙坚持着做饭、烧热水。贾得富和她的炊事班战友们,放下沉重的铁锅,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忙碌起来。她们四处寻找干柴,用冻得通红的双手,费力地将柴火点燃。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的水渐渐冒出热气,她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战士们看着炊事员们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感激。她们有的在帮忙添柴,有的在递水,大家相互协作,在这艰苦的环境中,彼此温暖着。一位年轻的女兵看着贾得富忙碌的样子,忍不住说道:“贾班长,您歇会儿吧,我们来帮忙。” 贾得富笑着摇摇头,说:“没事,你们行军也累了,快去准备准备,等会儿水就好了。”不一会儿,热水烧好了。战士们纷纷围了过来,端起一盆盆热水,小心翼翼地将双脚放进去。那一瞬间,热水的温暖传遍全身,大家都忍不住发出一声满足的叹息。有的战士边泡脚,边和旁边的战友聊天,分享着一天的见闻和感受。在泡脚的同时,也有战士开始清理衣服上的虱子。她们将衣服脱下来,放在热水里浸泡,然后用力地揉搓。有的虱子被烫死,从衣服上掉落下来,但有的却十分顽固,怎么也弄不干净。战士们并不气馁,她们相互交流着经验,有的说要用指甲掐,有的说要多泡一会儿。在这看似艰难的清理过程中,却充满了欢声笑语。
肖英和康大姐也加入了这忙碌的队伍。肖英端着一盆热水,坐在篝火旁,轻轻地将双脚放入水中。她的双脚满是水泡和血痕,热水的刺激让她微微皱眉,但很快,温暖就驱散了疼痛。她看着旁边忙碌的战友们,心中感慨万千。她想起了白天行军时的艰难,想起了那些牺牲的战友,心中涌起一股坚定的信念:一定要坚持下去。
康大姐则在一旁帮忙烫衣服。她将肖英的衣服放入热水中,用力地揉搓着。她的双手因为长期的劳作,布满了老茧和伤痕,但她的动作却十分熟练。她边烫衣服,边和肖英聊天:“肖英啊,咱们一定要坚持住,等走出草地,就离胜利不远了。” 肖英点点头,说:“嗯,大姐,我一定会的。有您和大家在,我什么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