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进驻雅江(1 / 2)

雅江,藏语名为“亚曲喀”,其含义为“河口”。这个地方是雅砻江的重要渡口,由于县治所在地恰好位于雅砻江边,故而得名。它东邻康定,南接木里,西南与理塘相邻,北部则与道孚、新龙相连。雅江地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区,地势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点。其西南部是极高山地貌,这片广袤的七千多平方公里高原,平均海拔高达5000米以上。

雅江尽管地域辽阔,但全县的人口却不到1万人。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孕育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其中包括三锅桩、茶马古道、茶马古道驿站、康巴汉子村、郭萨寺、吉人湖、阿尼青波山、古雅圣山、索洛寺、庆达沟森林、帕母岭风景以及甲日山岗等。雅江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锅庄、弦子、山歌、酒歌、箍箍卦这五大歌舞形式,在雅江的村寨和牧场中广为流传。县境内的“跺体卓”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鸳鸯舞”,展现了雅江人民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传承。

红军的步伐如同钢铁洪流一般,坚定而有力地向着雅江迈进。目的是控制这里,迎接贺龙任弼时萧克关向应王震等人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两支主力部队即将进入这片土地,使其似乎已经感受到了那股强大的力量,一场决定命运的较量即将在这里展开。

在雅江城的国民党县长办公室里,唐际时听闻红军即将到来的消息后,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额头上冷汗涔涔。他心中的恐惧如潮水般涌上,因为他对红军的威名早有耳闻,深知那是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极强的队伍。但唐际时还是故作镇静,把恐惧藏在心里,紧紧握着拳头,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守住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尽管他心里清楚,以自己那点微不足道的力量,在红军面前可能就如同螳臂当车,但他还是决定拼死一搏,负隅顽抗到底。

唐际时心急如焚地开始行动起来,他匆匆忙忙地纠集了一批所谓的“土兵”。这些土兵大多是当地的地痞流氓,平日里游手好闲,横行霸道,被唐际时用金钱和权势威逼利诱而来。此外,还有一些是被他强行征召的普通百姓,他们对战斗毫无经验,更谈不上什么纪律性。唐际时带着这群乌合之众,像无头苍蝇一样在雅江周边的一些垭口、村落设卡,妄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阻止红军的前进。他幻想着能够凭借这些简陋的防线,抵挡住红军的攻势,守住他那所谓的“地盘”。

则苦垭口,这个地势险要的地方,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横亘在山脉之间,成为进入雅江城的唯一险关,也是对战双方争夺的关键据点。唐际时调派三十多个土兵在这里严密防守,他们的头领名叫李国真。

李国真在当地也算是个有些名气的人物,虽然他的名气并非来自于什么高尚的品德或卓越的才能,而是因为他平日里仗着自己会些拳脚功夫,时常欺压百姓,在这群土兵中倒也有些“威望”。这一天,阳光明媚,洒在则苦垭口上,照得地面有些刺眼。李国真百无聊赖地在垭口巡逻,他时不时地朝着山下张望,心中既紧张又期待。他紧张的是红军随时可能到来,以自己这点兵力,恐怕难以抵挡红军的进攻;而他期待的是,能在这场对抗中捞到些好处,说不定还能得到县长唐际时的赏识和提拔,从此飞黄腾达。

就在李国真胡思乱想之际,突然,他的眼睛瞪大了,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定睛一看,只见远处一个光头正带着一群人,如同一股洪流般朝着则苦垭口走来。仔细端详着那些人,李国真发现他们虽然身着破旧的军装,却都整理得十分整齐,显然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而那个光头,在他模糊的视线里,竟然与自己的父亲有几分相似之处。

李国真的父亲一直都是个光头,这一点他再熟悉不过了。平日里,他对父亲充满了敬重之情,此刻见到这个与父亲相似的“光头”,他的脑海中顿时像炸开了锅一样,思绪变得混乱不堪。“难道这真的是父亲?他怎么会出现在红军的队伍里呢?”李国真心头一紧,一股强烈的担忧涌上心头。他来不及深思熟虑,身体的本能反应让他毫不犹豫地对着天空开了一枪。

这一枪,划破了山谷的宁静,枪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惊起了一群飞鸟。李国真心想,这样或许能够引起“父亲”的注意,提醒他这里有士兵防守,让他保护好自己。但让李国真完全始料未及的是,这个所谓的“光头”竟然并非他的父亲,而是一个名叫苏春培的城厢人。

苏春培,一个平凡而朴实憨厚的老百姓,一直以来都对红军充满了深深的好感和信任。因为他早就听闻红军是一支专门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正义之师,他们所到之处,都是为了解救那些受苦受难的人民。当红军来到他的家乡时,苏春培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主动提出要为红军带路,向着则苦垭口奔来。

就在他们即将进入垭口时,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枪声。这突如其来的枪声,让红军队伍瞬间警觉起来。带队的连长李明,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他判断则苦垭口一定有人在防守。李明迅速做出决策,他毫不犹豫地高声喊道:“同志们,敌人已经发现我们了!大家不要惊慌,听我命令,迅速占领垭口对面的山头,控制制高点!”

红军战士们训练有素,他们犹如群狼发现羔羊一般,迅速而有序地行动起来。他们弯着腰,巧妙地利用周围地形的掩护,如疾风般快速朝着对面的山头疾驰而去。这些未经训练的地它土兵看到红军如疾风骤雨般的行动,顿时惊慌失措,乱作一团。他们原本就缺乏严格的纪律,心理素质更是不堪一击,面对红军如此迅速而果断的反应,完全被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李国真更是惊恐万分,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的这一枪竟然会如此轻易地暴露了他们的位置。他懊悔不已,心中暗暗叫苦,只觉得自己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快,快放枪!别让红军冲上来!”李国真声嘶力竭地高喊着,试图用他那颤抖的声音来稳定土兵的情绪。但他的呼喊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土兵依然像无头苍蝇一样,手忙脚乱地端起枪,朝着红军胡乱地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