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旧友生还(1 / 2)

肖英和九妹郧成等人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根据地以后,就被派往抗大第八期进行见习,八期学员尽是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老干部、老党员,虽然年龄偏小,但他们的革命经验却是相当丰富。在这里,肖英遇到了曾经一起翻雪山、过草地的战友谢红军、根红英、少明珍等人。少明珍已经完成了学业,即将前往延安,进入组织部工作。根红英这个羌族妹子,由于读写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只能去陕北公学继续补习文化课。相比之下,谢红军的悟性非常高,学习速度很快,成绩也很优秀,因此已经被派往西南联大深造大学课程了。

肖英和她的同伴们刚刚安顿好,正准备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学习和训练中时,一个意外的人出现在了她的面前——她的武术师傅,也是曾经与她两情相悦的少男少女党明光。此时此刻的党明光衣衫褴褛,人形大变,早已没了当年的青春气息,而是饥寒交迫,颤抖着佝偻的身体出现在抗大八期的门前,伸出手来,嘴里不停地念叨:“给点吃的吧!给点吃的吧!”

她曾经以为明光在西路军早已牺牲,这个念头在她心头萦绕了三年多。当初,肖英得知西路军战败覆灭的消息后,心如刀绞。她和战友们怀着悲痛的心情,为党明光等战友举行了一场庄重的祭奠仪式。谁也没有想到,三年多过去了,党明光竟然奇迹般地生还,活生生地出现在她的面前。

两人相见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在他们的眼眶中打转。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不知从何说起。最终,还是党明光吃了两个烧饼,喝了一大碗开水,肚子饱了以后,强忍着内心的酸楚和痛苦,缓缓地开口,讲述起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初冬时节,寒风刺骨,黄河水如万马奔腾般咆哮着。西路军的战士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西渡黄河的征程。党明光站在队伍中,遥望着那滔滔的河水,心中充满了对未来征程的坚定和期待。

那时的他们,士气高昂,信心满满,坚信自己能够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但战争的残酷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初入战场,西路军就与马家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刹那间,喊杀声、枪炮声响彻云霄,双方都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马家军在与红军作战时,呈现出极为野蛮、凶悍且顽固的特质。他们骑着矫健的战马,在西北的荒原上呼啸而来,马蹄扬起漫天沙尘,仿佛一股黑色的风暴席卷大地。

马家军的士兵们身穿深色的粗布军装,这种军装质地粗糙,颜色暗沉,仿佛与他们所处的恶劣环境融为一体。他们头戴破旧却紧束的军帽,帽檐下的眼睛里透露出一股混杂着愚昧与狂热的凶光。这些马家军士兵长期在西北的艰苦环境中生存,练就了强悍的体魄和精湛的骑射本领。他们在马背上如鱼得水,驾驭着马匹风驰电掣般地穿梭于战场之上,对红军部队进行突然袭击。

马家军的军官们则是残忍且狡黠的。他们的作战策略毫无章法可言,却又极具破坏性。他们驱使着士兵们像疯狗一样疯狂地冲锋,全然不顾士兵们的伤亡。即使面对红军严密的防线,他们也毫不退缩,悍不畏死地一次又一次地冲击,试图用士兵们的血肉之躯撕开防线的缺口。马家军的手段极其残忍。他们对待被俘的红军战士毫无怜悯之心,施以各种残酷的虐杀手段,其狠毒程度令人发指。马家军所到之处,一片狼藉。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当地的百姓和红军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百姓们生活在恐惧之中,而红军战士们则要面对马家军的残暴攻击,承受巨大的压力。

西路军到达倪家营子,郑部长率领的经理部就把大部分战士派进了作战部队。留下的三十多人也重新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打仗。党明光手握钢枪,如战神附体,与战友们配合得天衣无缝,一次次击退敌人如潮水般的猛烈进攻。他们的身影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如同一把把无坚不摧的利刃,直插敌人的心脏,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逃。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胜利的曙光似乎就在眼前,新疆的目的地仿佛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就在这关键时刻,命运却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西安事变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惊了所有人,整个战局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路军接到紧急命令,停止前进,就地建立根据地。党明光所在的部队不得不服从命令,来到了一个荒无人烟、寒风凛冽的地方。这里寒风刺骨,如刀割般刺痛着战士们的肌肤,放眼望去,一片荒芜,寸草不生,没有粮食,也不见人烟。战士们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但他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毅然决然地开始了艰难的扎根工作。

他们不辞辛劳地四处寻觅能够被利用的资源,希望能搭建起简易的住所,以此来抵御这恶劣环境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不断尝试着去适应这里的环境,克服重重困难。就在西路军部队逗留于此期间,马家军却在暗地里悄然集结兵力,并不断增加兵员。没过多久,敌人就像汹涌的潮水一般铺天盖地地涌来,原本就紧张的局势瞬间变得更加严峻。

西路军此时已陷入绝境,不仅兵力与敌人相差悬殊,而且后勤补给也严重不足。粮草和枪弹都难以得到及时的补充,这无疑给他们的战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西路军的战士们并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他们紧紧地守住自己的阵地,毫不退缩,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其中,红九军在古浪的战斗尤为惨烈。战场上,狂风呼啸,黄沙漫天飞舞,遮天蔽日。敌人的骑兵如雷霆万钧般疾驰而来,马蹄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这片土地都踏碎。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红九军的战士们毫不示弱,他们毫不畏惧地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顽强地抵挡着敌人一波又一波的猛烈进攻。有的在冲锋的过程中不幸倒下,有的被敌人的马刀砍伤,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选择退缩。军长和政委更是身先士卒,亲自带领着战士们奋勇抵抗,激励着大家勇往直前。面对数量众多的敌人,他们最终还是难以抵挡。红九军遭受了重创,军长和政委相继壮烈牺牲,他们的头颅被敌人残忍地割下,悬挂在城头,这一幕成为了战士们心中永远的悲痛与愤怒的源泉。

与此同时,红五军在高台也陷入了苦战。敌人的包围圈不断收缩,将红五 军紧紧困在其中。战士们在弹尽粮绝的绝境中,依然毫不退缩,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用刺刀、用拳头,与敌人进行着最后的抗争。每一个战士都拼尽全力,用自己的生命扞卫着尊严和荣誉。鲜血染红了高台的土地,红五军最终也未能抵挡住敌人的猛烈进攻,遭受了惨痛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