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第13章 景王决策(1 / 2)

工化三年冬,十一月初七,卯时初刻,景王朱载錤站在共鸣阁顶端,工禾纹朝服的袖口随海风扬起,露出内侧樱花纹暗绣——三朵花瓣分别对应神户港、南京、南洋的地脉监测频率。作为天皇嫡流外戚,他的服饰严格遵循工器二十一年春分定例:工禾纹锚链占七分,樱花纹仅作边饰,正如和子的银镯形制。他望着东方海平面,九台鹤鸣预警器同时喷出白雾,在铅玻璃上显影出工化帝的密旨:「东瀛火山灰与南洋橡胶林,着景王与沈氏共掌。」

「皇兄,」藤千代与和子的兄长、天皇幼弟藤信忠呈上青铜匣,其外戚身份使他无需避讳宗室称谓,「这是南京新制的「工禾纹五方定位仪」。」匣内仪器刻着工禾纹锚链,樱花纹仅在旋钮处作三星点缀,「沈工的「郑和四号」已试用三个月,蒸汽钟误差缩小至黄钟律半击。」

景王指尖抚过仪器底部的「瑢」字暗刻——那是长公主的字,亦是巧太妃当年为和子亲赐的工禾纹银镯同款刻痕。他忽然轻笑,将仪器递给亲信家臣:「替本王回奏陛下,就说东瀛工坊已按《天工开物·火山灰篇》改良渗碳术,」他顿了顿,「另附神户港冬月防铅玻璃产量清单,用樱花木匣盛放。」木匣边缘的樱花雕饰仅宽半寸,符合巧太妃「汉七和三」的归化定例。

辰时三刻,神户港的雾笛长鸣,与南京钟鼓楼的黄钟律第七击形成和声——这频率曾由巧太妃亲自校准,剔除东瀛七五调尾音,仅保留纯粹黄钟律。景王展开沈器从南洋寄来的橡胶信笺,咖啡渣炭字迹在蒸汽灯下显影:「马六甲防铅玻璃墙遭火山灰侵蚀,望东瀛速援。」他盯着信笺边缘的荧光藤花标记,忽然命人取来巧太妃的《地脉声学》手稿残页——当年巧太妃正是用此书校准江户城工器信标塔。

「通知暗卫,」他用朱砂在地图上圈出苏门答腊海峡,「查沈氏橡胶林的咖啡渣炭用量。」藤信忠会意——长公主改良的咖啡渣炭吸附性数据,至今锁在神户港工器监的工禾纹铜柜中,柜门上的「火德」残纹,正是巧太妃拆毁浅间神社星图时所留。景王望向窗外的防铅玻璃幕墙,其上工禾纹与樱花纹的交织纹路,恰似和子内亲王的冠冕设计:主体为工禾纹锚链,樱花纹仅作冕旒流苏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