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他多做的一百二十个糯米鸡,都被村民们换光了。
蔡建辉算了一下,每个糯米鸡换到价值三毛钱的海货,合计换了三十六块钱的海货。
如今青藤山能抓到的野鸡多了,价格没有之前那么高,一块五毛钱一斤。
他留意过,一个糯米鸡里面,也就一口几口,几分钱的成本。
加上八毛钱一斤的糯米,合计也是几分钱的成本。
蔡建辉四舍五入,算一毛钱的成本,换出去一个糯米鸡,就能纯赚两毛钱的利润。
蔡泽阳做的一百二十个糯米鸡,就赚到了公社底层职工一个月的工资。
足足二十四块钱。
蔡建辉说自己不心动,肯定是假的。
可他在做饭方面,没有天赋。最多就是煮熟饭菜,能咽下去。
是一丁点都不跟美味搭边。
他没有厨艺,可他三弟蔡清昌有啊!
在人群渐渐散去,代销点前的院子没人时,蔡建辉拉过蔡泽阳,就说了做早饭,换海货的事情。
“大堂哥,你说我们可以长久做这门生意吗?”
蔡建辉心情有点忐忑,这种事情,次数多了。或许被举报,可这其中的利润,看的人心里痒痒。
蔡泽阳摇头,“目前不行。”
听到蔡泽阳的这句话,蔡建辉有点失落。
那么好的赚钱机会,就这么错过吗?
“我看你刚刚算过利润。”蔡泽阳站在院子外不远处的田埂,望着从别处而来的村民。
在对方看过来时,微笑地招手,冲着他打招呼。
等村民走远后,继续跟蔡建辉说道:
“那你肯定也算出来。我一个上午,就赚了一名职工,一个月的工资。”
蔡建辉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想法,但没有抓到,依然疑惑地看着蔡泽阳。
双手插裤兜的蔡泽阳,无声地笑了笑。
“一个月卖一次。”
有了蔡泽阳的解释,蔡建辉立马就懂了。
一个月卖一次,能赚到职工一个月的工资,还能降低被举报的风险。
大家都是一个大队,想换点好吃的,基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蔡泽阳则是算着时间,现在是1978年2月,这个月已经摆过上午的一次。
明年正式放开多数行业,只需要再悄悄地摆十个月。年后三月,一切都会有解决办法。
蔡建辉了然点点头,既然如此,他开始期待下个月。
“下个月?可以让清昌来帮忙吗?”
都是自家弟弟,蔡建辉自然是想让三弟的手艺,有可以发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