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上摆放的海货都是新鲜的,质量不错,蔡泽阳都是直接收了,放在一边。
可到底下,质量变得参差不齐。
他把不好的海货挑出来,都花费了一点时间。
翻到最底下,一层都是质量不好的。一眼望去,没有一个好的。
蔡泽阳放下背篓,没有说什么,继续翻着另外一个背篓。
蔡大伟和牛雨兰看蔡泽阳翻出来质量不好,都原地不动,他们都跟着这么做。
最后一整合,蔡德发和蔡要发兄弟二人带过来的海鲜有十一筐,有两筐的质量都是不行的。
其余九筐,还是能够收下。
蔡大伟看到那两筐质量不好的,匆匆回忆昨天给蔡德发和蔡要发兄弟二人看过的海货质量。
在疯狂回忆中,发现没有像今天一样质量不好的,他松了一口气。
幸好他一直秉持着,宁愿忙一点,也要把村民带过来的东西,统统看一遍的原则。
蔡泽阳手里拿着一本登记数量的本子,把蔡德发和蔡要发兄弟二人拿来的东西登记好数量,示意他们看,并说明重量和不同海货的不同价格。
“我们能收的,就是这些。”他示意放在旁边的九筐。
蔡德发眉头皱得更紧,目光瞥了一眼心虚地缩着脖子的蔡要发,只好点点头。
“好,就按照你登记的来。”
蔡要发只想减少自己的存在感,赶紧把他们的箩筐收回来,放在板车。
瞧着那两筐没有被收下的海货,他心虚的更厉害,不敢看蔡德发。
蔡泽阳从他们的眼神中,大概能看出点东西,给蔡德发结了款,便给下一位村民挑货,称重。
蔡德发和蔡要发兄弟二人拿着钱,离开后没多久,一直在围观的村民们可等不了,一个个就着刚刚的事情,谈论着。
“蔡德发和蔡要发兄弟二人,怎么拿质量不好的东西来,还放在箩筐的底部。如果稍有不注意,那不就收下了?”
“你都说是稍有不注意,你没看到国春家小子检查的仔细吗?那些不好的,统统挑出来。”
“就是,总有人想耍小聪明,老老实实地卖货不好吗?”
“哦!他们老爸不是以前开代销点的人吗?说不定他们想看看,能不能用这个方法,搞黄蔡泽阳的代销点!”
“按照蔡德发和蔡要发他们俩刚刚的表情,应该不是这样。应该是蔡要发一个人干得,蔡德发不知道。至于你说的搞黄,哪有那么容易搞黄啊。你没看到那么多水缸在这儿摆着啊,收来的海鲜往水缸里一倒,是什么质量,不就看出来了吗?”
“你说的也是!那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混过去。如果当时能混过去,他们后面八成还会掺杂这样的货。”
“老实本分一点,如果得罪了国春家小子,那他们收来的货,就不好卖出去,那不就亏了。”
附近几个大队代销点的收货情况,大家都是略有耳闻。
一对比,自然是他们蔡家村大队的代销点,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