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不愧是惟庸家的姑娘(2 / 2)

但他们此刻只有一个疑问:皇后娘娘为何对这姑娘如此感兴趣?

要知道,提到胡馨月,就不得不提她被李善长家退婚的事。

当时,这件事在应天府闹得沸沸扬扬,在场的人无一不知。

偏偏那件事的两个主角,胡馨月和李佑,此刻都在场。

那么……皇后娘娘直接找上胡馨月,是因为胡惟庸这位前丞相的关系,特意为她撑腰?

还是另有隐情?

也难怪他们多想,以他们的出身,除非是像胡仁彬那样的纨绔子弟,否则多多少少都会被长辈教导一些朝堂之事。

像胡惟庸天天抽打胡仁彬,同时不断告诫他,何尝不是一种教育?

只不过方式有些特别罢了。

旁人的猜测与胡馨月无关,如今的她,早已与过去截然不同。

这些日子,她没日没夜地研读大伯胡惟庸给她的书,几乎被那些书“淹没”了。

其他内容或许还有些模糊,但“女子当自强”这句话,她记得清清楚楚。

在与胡惟庸的交谈中,胡惟庸察觉到她的变化,干脆将自己所了解的女频电视剧中女主角的性格和特质,一股脑地告诉了她。

再加上历史上诸如吕后、武则天、芈月等“成功”女性的例子,胡馨月愈发自信了。

趁此机会,胡惟庸也透露了她退婚背后的。

胡馨月听完后,彻底明白了。

‘原来,大伯是借机让我脱离那个在他看来注定衰败的家族啊!’

‘既然如此,我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大伯果然还是疼我的!’

‘只要不是大伯害我,我就无所畏惧,未来的路我也要昂首挺胸地走下去。

‘胡馨月出身不差,学识、见识样样不缺,容貌、身段也至少是中等偏上,何必急于一时?’

马皇后的话虽然委婉,但她内心真正的意思是,“你恐怕是想得太美了吧!”

然而,胡馨月并未感到任何不妥,反而微笑着回应:“皇后娘娘,您想想,古代有芈月振兴大秦、吕后振兴大汉、武曌振兴大唐,为何今日不能有我们胡馨月呢?”

“她们虽然出身显贵,但我的出身也不差啊!”

“或许我的手段和见识暂时还不及她们,但我也无意扰乱朝纲、破坏国法!”

“我只有一个想法,想让世人明白,我们女人也能顶半边天!”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无论在场的人身份如何,他们都未曾料到胡馨月会说出这番话。

更关键的是,看她的态度,显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她是真心打算付诸行动。

而有了胡惟庸在背后的支持,她或许还真能掀起一番风浪。

马皇后此刻也不由得对这姑娘刮目相看,心中更是不断感叹:“不愧是惟庸家的姑娘,这等见识、心性、气魄……真是难得。”

而在场“最熟悉”胡馨月的李佑,此刻却完全懵了。

这胡馨月似乎……还挺不错的?他不禁疑惑,这么好的姑娘,自己当初怎么退婚了呢?

(本章完)

---

马皇后原本的打算是今日好好见识一下这位出自胡惟庸府上、早已“名动应天府”的姑娘。

然而,一番对答下来,胡馨月展现出的气度与秉性让她大为惊喜。

要知道,别说在场这些出身显贵的公子了,即便是他们的父辈在此,面对马皇后也难免战战兢兢。

可眼前这位小丫头呢?她表现得坦然、大气,既不咄咄逼人,也不唯唯诺诺,更像是面对一位身份尊贵的长辈般从容。

仅凭这一点,马皇后就觉得胡馨月完全配得上老四之前的评价。

这姑娘确实与众不同!

然而,当胡馨月完整地表达出她的想法后,马皇后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应对她了。

这番话……真不像是从这样一个丫头口中说出来的啊。

没错,这就是马皇后的第一反应。

在马皇后眼中,这个年纪尚轻的小丫头,怎能把婚姻和未来的路看得如此通透,连界限都划得明明白白。

刚才那丫头不是说了吗,“只要不触犯国法、不扰乱朝纲,胡家一定能护我周全。”啧啧,这般清醒的头脑,马皇后不禁对她另眼相看。

更何况,同为女子,听她提到芈月、吕后、女帝……马皇后心中难免有所触动。

在她看来,拥有这般见识、气度和心性的人,必定是个能独当一面、掌管一府的主母。

只要胡馨月未来的丈夫不是太无能,有她在,家族至少能富足绵延。

若丈夫稍加争气,说不定还能在大明闯出一番事业。

想到这里,马皇后忍不住再次仔细打量起胡馨月。

而胡馨月却毫不遮掩,脸上带着微笑,大大方方地任由她端详。

这般从容,让马皇后对她的赞赏又添了一分。

‘嗯,容貌、身段无可挑剔,虽不是国色天香,但绝对称得上小家碧玉。

‘家世更不用说,妥妥的书香门第,还有个大伯曾是丞相。

‘这样的条件,就算做皇子的正妃,也绝对是上上之选!’

‘只是……老四这儿已经有徐妙云了啊!’

‘总不能把天德家的闺女挤下去吧,那岂不是做了亏心事?’

‘要不让她当侧妃?’

‘不妥!’

‘若让惟庸家的这丫头做侧妃,怕是不仅得罪了天德和惟庸,标儿他们兄弟间也得闹出矛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