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我侄子不但没了媳妇,还要背黑锅?(1 / 2)

如诗这几日在这小院里,过得简直不要太舒服。

虽然这小院没有醉风楼那般雕梁画栋的奢华,但胜在自在。

醉风楼再奢华,与如诗有什么关系?

可这里的一砖一瓦,无论是侍女、下人还是厨子,都任由她吩咐。

在这里,她才是主人!

不用考虑如何打响名声、维护关系;

不用琢磨如何积攒钱财脱离苦海。

在这里,一切的一切,都由她自己做主。

这种感觉,对于自幼在醉风楼严苛管束下长大的如诗来说,简直让人沉醉。

而这一切,无疑都来自于那位“”韦公子。

本来就对胡惟庸情根深种的如诗,到这边住了几天以后,算是彻底放心了。

她现在无比、无比地笃定,这就是她想要的日子,也是她能想到的,有关于自己的,最好的归宿。

胡惟庸刚踏入房门,如诗便热情洋溢地迎了上去。

这处虽是他的外宅,但日常所需一应俱全,无须担忧。

胡惟庸一边听着如诗兴致勃勃地讲述近日里小院的琐事,一边享受着厨师精心准备的佳肴。

一口肉,一口酒,再瞧一眼身旁的如诗忙前忙后地斟酒布菜,这日子过得真是惬意。

夜深人静,如诗精神饱满,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新花样。

胡惟庸难得在单人竞技中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这一交手才发现,如诗天赋出众,且近期还钻研了不少新技巧。

一开场,如诗便展现出了胡惟庸从未见识过的新姿态,令他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胡大老爷毕竟是情场老手,稍作调整便全力反击,试图扭转局面。

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外挂”助阵。

因此,尽管前半场双方势均力敌,但到了下半场,胡惟庸便占据了上风。

次日清晨,胡惟庸睁开眼,看到身旁的如诗依旧沉浸在睡梦中,脸上的潮红还未褪去,便得意地笑了笑。

古人云“食色性也”,这日子就该是吃肉、喝酒、享受生活,才算得上真正的生活。

虽然昨晚过得很是尽兴,但看了看天色,胡惟庸不由得撇了撇嘴,今日怕是又要迟到了。

不过,他对此并不太在意。

只要正事不耽误,随着他“咸鱼”的名声越来越广,无论是同僚还是朱元璋,都会逐渐习惯的。

况且,他还巴不得朱元璋一怒之下撤了他的官职呢。

至于礼部尚书?那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胡大老爷行事,岂容这等小辈置喙?

胡惟庸刚起身穿衣,如诗便迷迷糊糊地醒来。

看着床边的胡惟庸,如诗娇嗔道:“老爷,院试就要到了,你可别忘了功课呀!”在如诗看来,自家老爷样样都好,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有功名在身。

但这可不行。

若无功名傍身,纵有金山银海,又有何用?

如何能守住?

莫说朝堂上的那些显贵,就连衙门里的一个小吏,都能仗着权势欺凌几番。

若是遇上心狠手辣之人,轻则破财消灾,重则家破人亡。

如诗的好日子才刚开始,她可不想刚刚尝到甜头,就落得颠沛流离、困苦不堪的境地。

因此,她如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胡惟庸的科举上。

胡惟庸听如诗这么一说,才猛然想起。

哦,自己还未在如诗面前表明身份。

在如诗眼里,自己大概就是个年近半百、家底丰厚却屡试不中的老才子吧。

不过,这样也挺好。

若真表明了身份,恐怕如诗的态度也会有所变化。

于是,胡惟庸整了整衣衫,笑着随口应道:“院试嘛,倒也不算太难。”

“不过,如诗啊,老爷我这般拼命上进,你可有什么奖励?”

“有了奖励,说不定老爷我还能多几分动力,多几分把握呢!”

如诗一听这话,顿时如一条灵巧的美女蛇般,起身后一双玉臂环住了胡惟庸的脖子,双腿也缠绕在他腰间。

她那饱满、水润的樱唇凑到胡惟庸耳畔,吐气如兰地轻轻呢喃道:“老爷~昨儿夜里,奴家那些小把戏,您可还喜欢?”

胡惟庸虽是个不折不扣的好色之徒,但他色得坦荡、理直气壮,于是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喜欢!以后继续发扬!”

如诗嘤咛一笑,轻轻含住胡惟庸的耳垂一咬,感受到胡惟庸浑身一颤后,才笑着轻声道:“那……若是老爷院试顺利,奴家便再想想办法,琢磨琢磨老爷的喜好,给您再来个小把戏,如何呀?”

胡惟庸一听,乐了。

穿到一半的衣服也不管了,反手捏住背上那光滑细腻的肌肤,听得背后娇哼一声后,干脆转身往床上一倒。

他揽着眼前那虽披头散发、睡眼惺忪、慵懒不已,却愈发显得娇媚勾人的小妖精,胡大老爷莞尔一笑:“小妖精,若是你今儿表现得让老爷满意,那老爷我有十成把握拿下那院试,你看怎样?”

如诗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诧,随即双臂紧紧环住胡惟庸的脖颈,红唇如雨点般落在他的脸上。

“老爷啊…奴家这一生的希望,可都寄托在您身上了!”

“您若是飞黄腾达,奴家岂不是要欢喜得晕过去?”

“所以啊,奴家的心肝皮肉,都是您的!”

“奴家啊,就是您嘴边的一道鲜嫩小菜,您…要不要尝尝呢?”

听着这甜腻的话语,胡大老爷嘴角微扬,露出一抹笑意。

这道小菜,老爷我定要尝个够!

(本章完)

------------

胡大老爷这边正逍遥自在,快活无边。

可胡府里,胡仁彬、胡馨月兄妹俩,却只能规规矩矩、一笔一画地抄写《论语》。

然而,胡家上下老少都未曾料到,此时此刻的皇宫中,大明最有权势的几人,正琢磨着胡府的事情。

“标儿,咱给你选了个太子妃,你觉得如何?”

朱标突然听到这个消息,一时有些。

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恭敬地答道:“儿臣并无异议,全凭父皇做主!”

朱元璋虽然早已料到儿子不会拒绝,但真正听到朱标的回答后,心中还是颇为欣慰。

他点点头道:“你放心,咱不会随便往你东宫塞人。”

“更何况,你东宫的太子妃,将来可是要当皇后的,咱岂会马虎?”